
新使者雜誌
New Messenger Magazine
信仰的︱理性的︱本土的
第 201 期「It's 休time!」
編者的話
It's 休time!要休學了嗎?/ 王博賢
本期主題
休學的100種可能 / 王博賢
小孩說要休學怎麼辦?/ 陳妍安
關於準備要休學的那些事 / 黃柏威
人生沒有定理:從《瑪格麗特戀習題》談「休學」/ 林書弘
「原」來我曾在這裡:大專院校原住民學生休學問題面面觀 / 胡其瑞
高二那兩年 / 黃以勒
漫畫
阿菁黑白畫 / 張純菁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故事神學家——宋泉盛(上)/ 莊雅棠
乘著夢想去旅行
Working「Holiday」?/ 張淯翔
信仰生活
挑戰未知,展開跨國志願之旅 / 鄭欣雨
Around 40的回顧自述 / 劉郁彧
好書櫥窗
對自己越誠實的人越厲害——《藍色時期》/ 金子煥
寫寫畫畫
水上芭蕾 / Bear Tseng
人生一線 / 潘趙暐
大專世界
再次經歷上主的恩典 / 黃維弘
享受讀經的過程 / 陳以理
母語葡萄園
TNSCM「專」程遇見你/祢(上)/ 陳語涵
文化藝術
復活節台語音樂劇 / 陳書涵
交流站
欣見《新使者》200 期!/ 陳慈美
家書
邁開步伐走向前 / 張巧怡
編者的話
It's 休time!要休學了嗎?
這期新使者的主題發想甚早,約於2024年中就在編輯會議裡提出。當時大家觀察到有不少大學生面對是否要休學,或是被動不得不休學的困難。會議間討論得不亦樂乎!但大家意識到這本主題應該在學期中,也就是開放休學申請的期間發行,才能讓現在正處於思考要不要休學的你,有一點思考的方向。
在教育部的統計中呈現許多人因為各種原因選擇休學。以111學年度為例,在約三萬五千名休學的學生中,主要休學原因為「就讀學校、科系不符合期待」佔了近萬人。為此教育部在2022年推動探索者計畫,希望協助大家順利完成大學第一年的過渡期。
但故事不總是如童話般幸福,這次的201期新使者「It's休time!」首先帶來了休學故事集,呈現出休學的很多理由跟可能,看看休學真的是洪水猛獸嗎?查忻老師的專訪,透過他在大學端的工作經驗,提供學生、家長一些建議;有黃伯威心理諮商師提供我們怎麼思考與面對做出休學的決定;台南大專的輔導林書弘也以電影穿插自身的經驗,交織出一首休學者之歌;胡其瑞老師則以他原資中心主任的經驗,提供我們有關原住民學生在學校中的困境的思考;最後長青畢契黃以勒暌違20年,再次受邀書寫他在高中時就休學的故事。
本期的教會歷史人物檔案也是一大亮點,由莊雅棠牧師書寫了去年安息的宋泉盛老師的故事,緬懷一代的故事神學家。而母語葡萄園這次也有新的嘗試,陳語涵同學投稿了漢羅與白話字兩版的文章,我們決定以併刊的方式呈現,讓每個閱讀者也可以在當中學習。在藝術文化專欄中,更有陳書涵博士候選人跨界的台語音樂劇創作發表,我們更期待有一天她能在某間教會首演。
「It's休time!」,或許休學真的不是洪水猛獸,或許是個休止符,可以讓我們開啟下一個樂句。但,我們也要思考的是,為什麼在多元入學管道如此豐富、資訊非常透明發達的時候,還會讓學生進入讓自己不符期待的學系呢?而教會群體又能幫助每個學生什麼嗎?或許這是我們教會群體可以一起來思考的問題。
這期新使者的主題發想甚早,約於2024年中就在編輯會議裡提出。當時大家觀察到有不少大學生面對是否要休學,或是被動不得不休學的困難。會議間討論得不亦樂乎!但大家意識到這本主題應該在學期中,也就是開放休學申請的期間發行,才能讓現在正處於思考要不要休學的你,有一點思考的方向。
在教育部的統計中呈現許多人因為各種原因選擇休學。以111學年度為例,在約三萬五千名休學的學生中,主要休學原因為「就讀學校、科系不符合期待」佔了近萬人。為此教育部在2022年推動探索者計畫,希望協助大家順利完成大學第一年的過渡期。
但故事不總是如童話般幸福,這次的201期新使者「It's休time!」首先帶來了休學故事集,呈現出休學的很多理由跟可能,看看休學真的是洪水猛獸嗎?查忻老師的專訪,透過他在大學端的工作經驗,提供學生、家長一些建議;有黃伯威心理諮商師提供我們怎麼思考與面對做出休學的決定;台南大專的輔導林書弘也以電影穿插自身的經驗,交織出一首休學者之歌;胡其瑞老師則以他原資中心主任的經驗,提供我們有關原住民學生在學校中的困境的思考;最後長青畢契黃以勒暌違20年,再次受邀書寫他在高中時就休學的故事。
本期的教會歷史人物檔案也是一大亮點,由莊雅棠牧師書寫了去年安息的宋泉盛老師的故事,緬懷一代的故事神學家。而母語葡萄園這次也有新的嘗試,陳語涵同學投稿了漢羅與白話字兩版的文章,我們決定以併刊的方式呈現,讓每個閱讀者也可以在當中學習。在藝術文化專欄中,更有陳書涵博士候選人跨界的台語音樂劇創作發表,我們更期待有一天她能在某間教會首演。
「It's休time!」,或許休學真的不是洪水猛獸,或許是個休止符,可以讓我們開啟下一個樂句。但,我們也要思考的是,為什麼在多元入學管道如此豐富、資訊非常透明發達的時候,還會讓學生進入讓自己不符期待的學系呢?而教會群體又能幫助每個學生什麼嗎?或許這是我們教會群體可以一起來思考的問題。
新使者雜誌每期文章
11. Februar 2025查看更多...編者的話 主日學,然後呢? / 鄭君平 本期主題 我們需要教育改革嗎?/ 王永宏 有谷哥還需要恆偉哥嗎? / 蔡恆偉 再思教會信仰培育:從囤積到對話 / 簡明、王昱法 教學設計中的跨域合作、信念與省思 / 戴慧真 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 / 唐世勇 生機盎然的伊甸園——在臨安教會實現「上主的使命」的全人教育 / 劉玉雯、吳明漢 漫畫 阿菁黑白畫 / 張純菁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無聲的開拓者:王長勝傳道師 / 盧啟明、康文榮、柯善士 厝邊頭尾 打開家庭屬靈大門:重新教會「α世代」小萌班幼兒主日學 / 陳昊儀 成長部落格 2024 年...11. Dezember 2024查看更多...編者的話 從加利利走向耶路撒冷 / 鄭君平 本期主題 查考馬可福音前要知道的事——淺談百年來的馬可研究 / 曾昌發 耶穌的多重宇宙 / 鄭碩帆 是「狗」又不是「狗」/ 黃瀞皓 超越拒絕與拓展使命的對話:馬可福音七章 24~30 節的神學反思 / 程乙仙 在羅馬帝國與猶太權威之下:馬可福音二章 1~12 節的空間和地方 / 吳孟翰 漫畫 阿菁黑白畫 / 張純菁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愛與非暴力的社會運動:林哲夫與 URM / 黃昭凱 神學淺說 在經課表中宣講——淺談《修訂共同經課表》的形成與使用 / 陳冠賢 好書櫥窗 我總是想像你離開...11. Oktober 2024查看更多...編者的話 走過七十年,大專宣教再出發 / 鄭君平 本期主題 那些年乘勢而起的台灣大專宣教工作 / 王博賢 漫談台灣的大專工作及團契發展 / 鄭仰恩 關於我們都忘記 「TSCM 是什麼?」這件事 / 林書弘 在街頭遇見上主:三代台北大專青年的社運記事 / 李心柔 世代在變,我們要跟著變——淺談牧養 Z 世代青年 / 林熙皓 漫畫 阿菁黑白畫 / 張純菁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紀念一位無私的給予者:林宗要牧師 / 江淑文 厝邊頭尾 在羅雅牧養一群優(ㄋㄢˊ)秀(ㄍㄠˇ)的青年 / 蔡銘偉 成長部落格 成為一個____的人 / 黃禹慈 ...更多文章
Copyright © 2019-2025 New Messenger Magazine.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2019-2025 新使者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