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洪旋格/《新使者》執行主編
民主是什麼?每個人對「民主」的理解與想像,不盡相同。
民主是什麼?每個人對「民主」的理解與想像,不盡相同。這期「想像『民主』」的主題,六位作者就個人、家庭、團契、教會、社會、普世的角度,爬梳各自對「民主」的理解與想像。
王博賢提到:「『民主』最原始的意義是由全體人民平等、無差別參與國家決策和管理國家,發展至今,這樣的理念被收斂成人們基於政治平等的集體決策模式。但真正在落實民主的過程中,民主,卻又不是你想的民主!」
吳明漢則認為:「『一起吃飯』最能體現家庭裡的民主或獨裁。我們夫妻對基督教家庭之民主的理解,是看重培育孩子有健全的人性位格,也就是從小就有議事思維與能力;沒有誰聽誰的這種事,大家都要彼此表達傾聽與接納,營造出幸福且強大的談話空間。」
林書弘從小在長老教會長大,就他在教會及大專團契參與經驗中,所觀察並記錄下的田野筆記提及:「長老教會的『代議共和』的精神,已落實在各項營隊或大專團契運作裡;但在地方教會中,卻不見得能夠給予信徒更開放、更多元的討論與對話空間。」
很多人以為長老教會的體制,就是民主的制度。徐信得在文章中說明:「長老教會所採用的長老主義制度,是一種以民主代議為基礎的共和體制。但不管什麼體制,實際在運作的還是人,如果這樣的制度出現了腐敗,那該反省檢討的是人,我們身為教會的一分子都難辭其咎。我們到底是成為腐敗共犯的一分子?或者成為默默不出聲的一分子,任由這個組織沈淪下去?或者我們願意挺身而出,以誠實諫言,扭轉局勢,朝向上帝要我們做的去做?」
台灣政府預計於今年七月全面換發數位身分證,人民未來皆可透過此卡進行數位身分驗證,進而存取公、私部門的服務。但數位身分證的個資隱私應如何保障與侵害救濟?黃琬珺就她的政治學專業與信仰反思,呼籲基督徒:「當提醒政府,不能因為方便管理個資及刻意拉抬國家數位科技的進步形象,就低估屬於人性尊嚴一部分的隱私權。」
Jonathan Seitz提到:「Covid-19疫情下的台灣,我看見台灣政府能夠追蹤電話,並使用這些數據來進行隔離,這在美國是從未列入考慮的政策。我在美國的友人將這些政策看作是過分嚴苛或專制獨裁的,但我在台灣從未有這樣的感覺。在我看來,這些不像是政府為了奪取權力或操弄人民而下的決策;相反的,我很欽佩台灣政府知道如何運用科學來增加防疫最大的效益。」
那你呢?在你的生活現況中,你的民主圖像又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