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瑋哲 (《新使者》執行主編)
本期的主題「TKC七十才開始」,是為紀念一九四九年所成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青年團契」運動。一九四九年是東亞歷史關鍵的一年,在TKC商討成立的同月,中國內戰的餘波衝擊台灣的政治局勢,一場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令,影響台灣的社會,開始了噤聲的時代。這時代消弭了多少台灣社會於日治時期培養出的社會菁英,或者來自彼岸的異議份子。在我們回憶或思考TKC這主題時,也當謹記當時風聲鶴唳的社會,是人心惶惶防備彼此的年代。特別是青年學生發起的運動,更容易成為政治當局的眼中釘,因此TKC在這塊土地上的經歷,就格外珍貴。還記得過去參加校園團契時,曾聽過團契輔導提過一段「教官坐在後面監視聚會」的日子。在那段台灣社會防備赤色政權的年代,都是每個團契青年共同的經歷。
本期我們將重新回顧TKC這對當代長青團契有點陌生的名詞,從吳祈得傳道師提供的文章,可以看到TKC到長青到參與普世SCM(Student Christian Movement)的歷程,讓長老教會青年工作的參與者,能透過對於歷史的簡介,思考TKC與自己的關係。另外,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主任盧啟明,提供的《發芛上青(Hoat-ín Siōng-chhin):日治到戰後的TKC前史》,則幫助我們回到TKC成立之前的情況。
除了歷史的回顧外,個人參與在團契的經驗,也是我們關注的;本期邀請了陳南州牧師、余啟運牧師(在此特別感謝李典樵牧師的訪談),從牧者角度分享他們參與的青年事工的經驗與期待。除牧者外也邀請長老教會的大專青年萬盈穗,分享她參與團契的經驗。從歷史的發展與個人經驗的兩個向度,可以讓我們更多去思考團契存在的意義,以及未來發展的可能性。
然而教會內部重要的不只有青年,而是願意在上帝國委身的每一人(不論所站的位置如何)。當我們因為信仰跨出「同溫層」接觸不同的群體,在彼此接納的前提下聆聽彼此的想法,為著不同信仰立場激烈討論時,上帝國的多元性就在教會群體中展開了。我們團契、我們蒙召、我們辯論、我們思考、我們傳講,都是受了那位兩千年前拿撒勒傳道者激勵、差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