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高薇婷/國立高雄大學西洋語文學系學生,高雄大專高雄大學愛鄰社契友
在地巡禮所見所聞的一切,都與初來乍到時的美好幻想迥然不同。
蘭嶼,瀰漫著濃厚文化氣息的島嶼,也藏著許多達悟族的傳統習俗與禁忌。在島上的日子,我看見令人讚嘆的自然之美,也看見了現實的困境。
美麗背後的哀愁
在地巡禮第一天,我們拜訪了位於東清的雅布書卡嫩居家護理所。雅布書卡嫩是張淑蘭女士的族名,意為「沒飯吃的人」,同時也是祝福他人得以飽足的意思。達悟文化相信惡靈存在,因害怕被惡靈纏上,取名或祝福時會用反話來表達。
在達悟族眼中,惡靈的形象是令人畏懼的。族人深信疾病與死亡都與惡靈有關,因此當家中有長者生病或臨終時,為避免將厄運帶給其他村人,病者不允許接觸外人;加上族群文化中,男女界線十分嚴謹,只能由自家同性別的子女照顧病人,若家中只有異性子女,病者便會陷入無人照顧的窘境,甚至在病者死去後,家人為徹底與惡靈切割,會將死者的遺物全數丟棄,連姓名都不再提起。蘭嶼傳統的惡靈禁忌,讓許多病者生理及心理上都無法受到良好的看顧,也讓家人間的思念無處傾瀉。
看見族人的痛苦與掙扎,同為達悟族的張淑蘭女士決心將現代醫療觀念帶回家鄉,也想試著鬆動傳統文化對於死亡的忌諱,於是便成立雅布書卡嫩居家護理所,除了提供居家護理的服務、關懷臥床病者之外,也能緩和安寧,給予病人臨終的尊重,陪伴他們有尊嚴地走完最後一哩路。或許這也是雅布書卡嫩命名的緣由:盼望在這裡的病者身心靈皆能獲得飽足。
在遵循傳統文化和引入現代醫療之間,張淑蘭女士也遭遇不少挫折:族人的不諒解、病者的排斥、禁忌的不允許等等,但這些困難險阻並未讓她的愛停下腳步。在堅定的信仰、同理與關懷的信念,以及無數次行動和溝通下,族人逐漸理解並接納她的想法,也逐漸突破了以往不能探討的死亡禁忌。
傳承文化與感動
在地巡禮第二天,我們參與了蘭恩基金會舉辦的草地音樂節,不少族語創作歌手及島民遠道而來共襄盛舉。我們與營隊的孩子攜手獻唱了達悟族語兒歌,透過歌曲教學,讓我們與孩子共同學習族語文化,也認識了歌曲背後的傳統故事。
所有表演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仍是雅布書卡嫩居家護理所的志工們獻唱的族語歌曲和〈最珍貴的角落〉一曲,真摯的歌聲觸動人心,讓人不禁想到那令人敬佩的愛與真心的奉獻。在每個表演的歌聲及舞蹈裡,我看見了凝聚的力量和文化傳承的感動,以及大家真誠守護這片土地的心意。
愛在蘭嶼
在地巡禮所見所聞的一切,都與初來乍到時的美好幻想迥然不同,有許多的困難和憂患是我們不曾體會過的。但在看見這些困難的同時,也認識了許多帶著理想、希望和愛來到這座島上扎根的人,不論是致力於傳承文化、注重孩童教育的蘭恩基金會,關懷看顧病者身心的雅布書卡嫩居家護理所,或是以不同方式守護著小島的志工,都成為了照亮這座島嶼的一盞光。
蘭嶼,又被稱為「人之島」,島上的自然環境及人文故事,都是島嶼最美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