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陳諺樑/台北大專輔大長青團契畢契,樹林基督長老教會青年,國立宜蘭大學原住民族知識研究中心計畫助理
面對聖經時,我們必須暫時放下對於「閱讀的理解」的執著;在找尋答案之前,讀者必須先知道:你的問題是甚麼?
你我的讀經日常
如果聖經中的文字、敘事、故事,對我們而言已經晦澀難懂,那麼再打開一本以學術研究方法討論如何閱讀聖經的書,豈不是要徹底消滅讀者閱讀聖經的樂趣?因此,本文作為一篇書籍介紹,除了簡要闡明作者在書中提供的豐富閱讀視角,也有義務提供一些使用此書的方法,以幫助真正有意領略聖經道理的讀者,進到聖經世界中。
過去或許你也和我一樣,打開聖經,按著聖經目錄、靈修書的進度,逐章逐節閱讀經文後,再搭配靈修書作者或教會牧者提供的短文進行反思,最後以禱告作結。這是我們熟悉的讀經、靈修程序,也是非常棒的做法——讓上帝的話每天進到我們的生活中。但有一個關鍵問題是:不知道你是否曾遇過,連續一星期感覺上帝都沒有對我說話,好像靈修短文對你正遭遇的景況沒有太大的關聯?剛開始,我們會以為一定是禱告不夠、靈修時間太短,但是本書作者哈維.考克斯(Harvey Cox)告訴我們:「聖經只會向那些帶著誠實的問題和真正的希望來到聖經面前的人說話。」這也是《擁抱懷疑的信仰》(Patience with God:The Story of Zacchaeus Continuing in Us )一書中,作者湯馬斯.哈力克(Tomáš Halík)提出的呼籲:身為基督徒的我們,都知道基督是答案,但是我們的問題是什麼?
從問題出發的閱讀
這意味面對聖經時,我們必須暫時放下對於「閱讀的理解」的執著;在找尋答案之前,讀者必須先知道:你的問題是甚麼?這個問題可以抽象到關於宇宙的奧秘,也可以是一個人對於自我存在意義探問的過程,更可以是自我如何與他者成為共同體的追問。考克斯在另一本著作《信仰的未來》(The Future of Faith )中告訴我們:信仰正是面對上述這些奧秘的基本立場。當我們誠實地將這些問題帶到上帝面前,進入聖經的閱讀時,便會開始看到過去上帝與世界之間戲劇性的互動,並且在今日如何仍指引我們實踐關於上帝國、上帝治理的可能行動方向。
對考克斯來說,本書僅能盡可能提供一些聖經研究方法,並示範如何以此分析經文段落。但是,關於「如何閱讀聖經」?終究要回到每個信仰群體、個體的目的。你可以透過來源分析,領略創世記如何以口傳、書寫傳統,來作為對於理解世界的信仰告白;可以透過考古報告,思考出埃及記如何帶給上帝的子民盼望;透過敘事理論,反思約書亞記中,進入或佔領應許之地的辯證;透過文學理論,在約伯記中跳脫神義論,思考如何在垃圾堆中向上帝說話;透過形式分析,掌握先知書的篇章結構,進到一個宗教混雜的先知世界;透過編修歷史與翻譯研究,與福音書的作者一起認識耶穌如何傳講上帝國;透過帝國研究,理解保羅的世界,並反思今日的處境;透過正典歷史,思考啟示錄從前、現時,以及曾有過的意義。
聖經的關鍵信息
你或許會質疑,如果每個信仰群體、個體都帶著自己的目的閱讀聖經,那豈不是落入好似怎麼說都可以的窘境?考克斯認為在六十六部經卷中,仍有一個貫穿頭尾的的關鍵信息——上帝國的來臨。路加福音記載,當法利賽人問耶穌,上帝的國幾時來到?耶穌回答:「上帝國的來臨不是可以觀察到的事;……因為上帝的國就在你們當中。」(路十七 20~21,四福音書共同譯本)這類似於我們會問:「上帝何時會對我說話?」或許這本書的作者也在提醒我們:上帝的話不只是靠考察,甚或上帝的話其實就在我們當中。如同耶穌回答法利賽人說:上帝的國不是靠觀察,而是就在我們中間。因此關鍵就在於:我們閱讀聖經過後,如何在生活中實踐出來,成為上帝國臨在的見證,實現上帝國的治理。
此外,透過創世記中兩個關於創造敘事的分析,作者告訴我們:聖經從一開始就充滿歧異,因此需要信仰群體透過不斷的彼此傾聽、對話、分享,來認識上帝的不同面貌、各種屬性,這也挑戰每位信徒。畢竟真實狀況是:同一信仰中的對話,往往比不同信仰的對話要難,但聖經至今仍有無比的創造力,在不同世代中指引信徒思考基督信仰。
最後,如果你手邊正好有這本書,下次打開它時,請一同打開你的聖經。因為多讀完一本如何讀經的書,並不會幫助你讀完聖經,更無助於上帝國的實現;唯有帶著問題與好奇打開聖經,找到有意閱讀聖經的夥伴,並且適時使用這本工具書作為閱讀聖經的引導,你將會得到超乎「閱讀的理解」的領受。
延伸閱讀:
1. 哈維.考克斯,《新世代來了,我們該如何讀聖經》(How to Read The Bible),黃杰輝、阮雅瑜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2017。
2. 湯馬斯.哈力克,《擁抱懷疑的信仰》,徐美琪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2016。
3. 哈維.考克斯,《信仰的未來:宗教的興衰與靈性時代的復甦》,郭騰傑譯,啟示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