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美玲 (台灣神學院兼任老師)
敬畏上帝的鄭澄洲長老
鄭澄洲長老(1924.4.9-2015.11.5)出生於高雄岡山,他的父親鄭益醫師所經營的益生醫院裡。在他三歲的時候,畢業於台灣總督府醫學專門學校的父親於英年之際撒手人寰,哀傷的母親得不到夫家的支持,只能黯然地領著三個幼兒投靠娘家。乍失依靠的孤兒寡母得到外公黃信期傳道(1868-1936)好心的收留,讓他們一家人落腳在台南東門城外的娘家房子裡。
黃信期曾經在台南神學院擔任漢文老師,是嘉義教會黃西經長老的長子,他的妻子高阿金是高長傳道的長女。由於家族中的兩位長輩都來自長老教會早期重要的信徒家庭,鄭長老和他的姊妹從小就受到虔誠的外公和外婆的影響,明白基督信仰的珍貴。外公除了帶領他認識信仰之外,也教導他讀漢文,學習白話字。在鄭長老的人生中,不論遭遇逆境或者順境,信仰是支持他往前走的最大力量。
接受教育進入職場
當他完成小學教育之後,在親戚的建議下,鄭長老投考了台中商業學校,希望習得一技之長,早日承擔家計。當他讀完二年級的課程時,鄭長老察覺自己對於商科的興趣缺缺,便轉學到台南長榮中學。那一年剛好是1939年,長榮中學改為五年制。於是,鄭長老從三年級的課程開始讀起,到了1942年時,以優秀的成績自長榮中學畢業。
為了更上一層樓,鄭長老懷抱著理想隻身前往日本。前後二年之間,他在補習班加強課業,參加入學考試,經過幾番的挫折和努力,卻因聽力較差而未能被錄取。此時二戰情勢日漸緊迫,為了不讓寡母在戰火的陰影中日日擔憂自己的安危,他決定動身返回台灣,並在台南找到一份工作。年長之後,當鄭長老憶及年少時沒有父親指導而不能把握人生的方向,以致於蹉跎幾年的光陰,心中總有一絲絲地遺憾。
在二戰結束之後,鄭長老圓了接受高等教育的夢想,在1946年考取了位於台南的台灣省立工學院(今天的成功大學),修習電機工程。畢業之後,他考進台灣電力公司,在電機專業上貢獻所學,發揮他的才能。
剛考進台電的時候,鄭長老頂著優秀的學歷卻從基層的工務員做起。由於他被分派到水力發電廠,必須前往位於偏遠山區的地點工作。當時山區的交通相當不方便,然而他把吃苦當作吃補,以認真負責的態度投入於工作,並且在工作崗位上把握機會,虛心學習各項專業知識。這種態度讓他在六年之間累積相當紮實的實務經驗,工作表現得到主管的肯定,他的職位也一步一步得到擢升。到了1958年,他受調派到台電總管理處工作。因為工作地點位於台北,鄭長老便帶著老母親黃玉燕長老和妻兒舉家遷居到台北,因而開始到和平教會聚會。
在總管理處的工作比以前忙碌,責任加重,有時受派到國外受訓。鄭長老總是認真地吸收新知,在職場上兢兢業業地承擔起所負責的職務,不論被調派到哪一個單位,他都欣然接受,全力以赴。他的工作態度就是「靠著上主的帶領和幫助,為社會、為國家做一點榮耀上帝、利益人的事」。
1989年春天,鄭長老自台電公司退休之後,曾經先後在幾間工程顧問公司擔任顧問,指導變電所的設計開發、協助編撰電所設計準則,也協助專業文件的中日文翻譯。同時他也利用閒暇時間撰寫《屋內型變電所設計》,將他的專業化為文字,作為後進的指導,至今仍鮮少有人書寫過這方面的著作。直到2007年他才辭去顧問工作,真正地退休下來。因為他誠懇地想要貢獻自己的專業,「不拘是在台電公司工作或退休後,我都衷心感謝上帝帶領我的一切,並認為能將上帝所賜的智識及經驗,分享給從事相關工作領域的人,也是報答上帝所賜恩典的最好方法。」
服事上帝
在長輩的帶領下,鄭長老從小就在台南東門教會接受信仰造就。二戰末期美軍空襲台灣時,他們一家人疏開到安平,每逢主日就步行回到東門教會參加禮拜,絲毫沒有怠惰。長大後,他在東門教會擔任主日學老師,栽培兒童的信仰。差不多在1949年時,東門教會中有幾位熱心的青年一起籌組了牛津團契(Oxford Fellowship),其中有鄭長老和蔡愛義醫師、高聰明醫師以及南一中高中生宋泉盛和蔡青陽等人,一起努力促成此團契,追求信仰的深化。牛津團契反映出當時教會青年對於信仰的熱忱和實踐力,對於東門教會的青年人,有著重要的影響力。
鄭長老參加台北和平教會之後,也逐漸參與教會中的服事。從1973年起開始擔任執事,1979年起受選為長老,並且擔任小會書記長達16年之久。在過去的小會議事錄中,還留著他娟秀工整的字跡,忠實地記錄下每一次的會議議程。到了1996年,他因年事漸高而卸下長老職分。
感念上帝帶領一生
鄭長老在1952年春天結婚,妻子梁秋纓是梁秀德牧師的次女,她畢業於長榮女中後,曾短期擔任過國小教師,結婚後辭去工作,擔任全職家庭主婦。秋纓姐是鄭長老最有力的後盾,在鄭長老因公務忙碌時,她全心全力教養三個兒子──仁魁、義宗和禮卿,讓鄭長老無後顧之憂,兒子長大之後都有很好的成就。鄭長老對於秋纓姐的付出銘記於心,當家庭經濟狀況好轉之後,每每趁著公務出國之便,為摯愛的妻子攜回禮物表達心意。
由於幼年失怙,鄭長老更能深深地體會天父上帝對於他們一家人的看顧和帶領。幼年時,寡母為了拉拔他和姊妹三人,把家中房間出租給中學生寄宿,並且提供餐食、洗滌衣物,賺取些許生活費用,實在非常辛苦。他們一家人曾經面臨幾近斷炊的日子,有時開學在即卻沒有繳交學費的金錢,屢次站在絕路前,心中充滿徬徨失志,卻經驗上帝奇妙地預備,藉著親友得到如及時雨般的幫助而度過難關。因此,鄭長老了解天父「無時無刻無所不至地眷顧、施恩,是世上父親不能比的。世上父親的照顧是有限的幾年,且會有做錯的可能,然天父數不完之恩賜及其完善,是只能以敬畏來感謝服事。」鄭長老的成長經驗,讓他真切地體會到天父上帝的慈愛,這位看顧孤兒寡婦的上帝實在可靠無比。因而,他特別喜愛詩篇121篇,「我要向群山舉目,我的幫助從何而來,我的幫助是從造天地的耶和華而來」。
鄭長老相當注重靈修生活,從年輕的時候便養成每日讀聖經的習慣,又天天記錄當日要事和讀經進度,數十年如一日,從不間斷。這樣的毅力和自我要求令人佩服。他注重家庭中的信仰傳承,每週六晚上是全家人的家庭禮拜時間,鄭重其事地要求子孫一律要參加;而週日一定要到教會做禮拜。這麼嚴格的要求看起來雖然有點古板,長期下來子孫們卻能明白他對信仰的看重,也能珍惜信仰傳承,知道鄭長老一生的體會就是「耶和華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
看似嚴肅的鄭長老其實十分疼愛孫子,他自己勤儉過日,生活簡樸,但是每逢孫子生日時,一定慷慨地為他們買禮物。為了鼓勵孫子殷勤讀書開展眼界,他大手筆地發贈讀書獎勵金,還帶著孫子到迪士尼樂園,70多歲了還能充滿童心陪著他們乘坐雲霄飛車,一起尖叫一起歡樂。孫兒們對這位慈祥的阿公是既敬佩又愛戴!
在2015年8月時,鄭長老因右腹部動脈瘤住院接受手術治療,出院療養近一個月之後,於11月5日在睡夢中安息,以92歲高齡回到天家,投入他一生所依靠的天父懷抱之中。
【生平記要】
1924年 在高雄出生
1942年 長榮中學畢業
1951年 台灣省立工學院畢業
1952年 在台南東門教會與梁秋纓女士結婚
1958年 因公調派台北,加入和平教會
1979年 受選為和平教會長老,至1996年卸職
2015年 病逝
註:
本文原載於《台北和平長老教會七十週年紀念刋》(2017),內文由作者修訂。
參考資料:
鄭澄洲長老手稿《一生經歷》及《Message to all Cheng’s Family》,未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