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要謝謝怡潔在157期的《新使者》中撰文記述了她參加第19屆基督精兵社青營的感想,而且多次引述我於營會中週六晚上分享的內容。接著,我想回應怡潔於文中所表達對我的讚美,她的大力稱讚讓我受寵若驚,以致於我彷彿感覺文中的那個「宙緯牧師」另有其人而不是我。我雖不認識怡潔,但從她的文字中可以感受到她也是溫柔與擅長同理的人,再次謝謝妳,妳的文字令我有種寒冬中暖風吹過的感受。
單身者的處境
身為牧師同時也是一名演講者,有時我會在講道或演講完之後聽見聽眾的回饋,好的壞的都有,實屬正常。但若有時聽眾給予演講者特別好的回應時,經驗告訴我往往有二種可能性:第一是上帝透過講章剛好回應了聽眾最近心中的疑惑,那時聽眾自然感受到滿滿的正能量;第二是講員的分享剛好講中了聽眾心中認同卻無人體會、分享過的經驗。怡潔在文中這樣說道:「宙緯牧師的發言,其實是我第一次聽到有人在教會講台上談論這件事。他的發言,讓我獲得了一種被理解與支持的療癒感。」怡潔的文字,剛好凸顯了一個事實--單身者不論在社會或是教會中,都飽受歧視。若讀者覺得歧視這個字眼太沈重,我想換成「壓迫」也是個不會相去太遠的說法。
我不是單身者,單身對我來說已是22年前的事了,我幾乎已經忘記了單身的感覺。但我之所以能夠理解、同理他們的心情,是因為我這些年來不斷聽見、看見單身者受到壓迫的故事。單身者隨著年齡愈長,愈感受到父母、家人與社會的「期待」,特別當身邊同年齡的朋友一個一個都步入婚姻之時,單身者更會感受到自己是那「被遺留下的少數者」。敗犬、魯蛇、剩女……等負向標籤不請自來,也難怪這些單身者若同時是基督徒,會有「上帝為我預備的人究竟在何處?上帝是不是忘記我了」這樣的感受。
婚姻等於幸福的錯誤預設
站在社會心理學的角度,我不得不說這樣的負向標籤其實是我們「共構」(社會學術語,意思指群眾共同組織、結構、生產出來的現象)出來的。當我們逢年過節時對單身者的「噓寒問暖」(怎麼還不結婚啊?有沒有遇到好對象啊?),或是聽到他人超過一定歲數還沒有步入婚姻時的「推論」(是不是有什麼問題?他就是不夠積極!眼光不要這麼高啊),還有積極獻策時的對方不領情(你為什麼不參加幫你安排的相親?你要多參加一些活動啊……我覺得那個XXX人很好,你為什麼不喜歡呢),都會再次造成單身者沈重的心理壓力。在此我也要特別強調:我沒有覺得說這些話的人不是善意,或不關心單身者,相反的,我知道會說這些話的人往往是最關心、在乎單身者幸福的人,真正的問題是-我們這麼期待單身者步入婚姻的背後,是否有著「覺得不結婚就不幸福」的錯誤假設?
如果一個人不結婚從此人生就會不幸福,我想耶穌與使徒保羅也會是那不幸福的人。我們可以期待或讚賞婚姻的價值,因為聖經上說「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結合,二人成為一體。」(創世記2:24,和合本修訂版,後同)、「兩個人總比一個人好,他們勞碌同得美好的報償。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倘若孤身跌倒,沒有別人扶起他來,這人就有禍了。再者,二人同睡就都暖和,一人獨睡怎能暖和呢?」(傳道書4:9~11)。但我們不該認定唯有進入婚姻才是幸福的條件,因為聖經也說「因為有人從母腹裏就是不宜結婚的,也有因人為的緣故不宜結婚的,並有為天國的緣故自己不結婚的。這話誰能領受,就領受吧。」(馬太福音19:12),「我願你們一無掛慮。沒有結婚的是為主的事掛慮,想怎樣令主喜悅;結了婚的是為世上的事掛慮,想怎樣讓妻子喜悅,於是,他就分心了。沒有結婚的和未婚的女子是為主的事掛慮,為要身體和心靈都聖潔;已經出嫁的是為世上的事掛慮,想怎樣讓丈夫喜悅。我說這話是為你們的益處,不是要限制你們,而是要你們做合宜的事,得以不分心地對主忠誠。」(歌林多前書7:32~35)。關於這幾節聖經其實還可以有很多的討論,不過我想表達的重點只有一個:婚姻是上帝所創造的美好禮物,但那並不是獲得幸福的唯一管道。
幸福,能不能不只有一種想像?
我們可以鼓勵單身者步入婚姻,但請讓我們摸著良心自問:「真的進入婚姻就一定能保證幸福嗎?」2017年就結婚滿15年的我知道,婚姻要幸福,「上帝的陪伴與幫助」是最重要的關鍵。反過來說,如果一個人有了「上帝的陪伴與幫助」,那麼人生必然就是幸福的,為什麼又要逼迫一個人非結婚不可?再一次,我想強調我並非鼓勵人「不結婚」,步入婚姻這麼久,我想我有資格表達能夠在人生旅途中找到一個靈魂的伴侶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但請千萬別把婚姻當成信仰了!以為「不結婚就會不幸福」。如果那是經驗教會我們的「大多時候符合現況的社會事實」,也請我們自身好好反省是否共構了一個「只有結婚才能讓人抬得起頭」的世界?
希望有一天走出束縛
最近,我剛好看完了一部很不錯的日劇:月薪嬌妻(日文劇名是「逃避雖然可恥卻有用」)。劇中探討了現今日本年輕人對於婚姻的不同想法,最特別的是,作者巧妙地使用劇情來檢視婚姻是否也有類似「雇主與員工」的事實?當丈夫事業有成、有車有樓卻欠缺一個家政婦,娶了一個全職的家庭主婦妻子時,這樣的關係是否有接近勞資雙方的地方?老闆(丈夫)只能有一人嗎?員工(妻子)可以兼差嗎?員工(妻子)領多少薪水才算合理?雇主(丈夫)是否會有剝削員工(妻子)的情形發生?員工(妻子)可以罷工嗎?雇主(丈夫)與員工(妻子)的角色可以互換嗎?社會可以接受夫妻關係類似勞資雙方嗎?在這部戲劇中,導演一一討論了這些問題。雖然設定上這是一部愛情喜劇,但其劇情所提到的「夫妻在現代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卻十分值得探討研究,如果你還沒有看過這部戲,我會真心推薦你不妨看看。
劇中我最喜歡的角色,並非笑容迷死人的女主角新垣結衣,而是那個年近50卻仍小姑獨處的女主角的阿姨(石田百合子飾演)。現實生活中,石田百合子也47歲了,同樣沒有步入婚姻。由她來飾演一個事業有成卻因未婚而被社會歧視,渴望婚姻卻更加害怕的職業婦女,絲絲入扣。一個外型美麗、忙於工作卻沒有遇到合適對象的中年女性,為什麼在我們的社會裡必須覺得羞恥?甚至遇到心儀的對象時卻需要因為對方年紀比自己小而加倍謹慎,免得遭人非議。為什麼我們共構了一個這樣的社會?戲劇的結尾,當女主角緊緊抱著男主角時說了一段美麗卻令人辛酸的台詞:「希望有一天,我們能夠從束縛我們的東西當中,以及肉眼看不見的細小傷痛中,真正解放出來。或許有時會流淚,但仍然能夠一直笑著走下去。」
對我來說,當女主角的心願達成的那一天,才是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