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昭文 (新使者執行總編輯)
美國著名的生態倫理學家羅斯頓教授,是一位長老教會的牧師,他的生態倫理學既是哲學,也有神學的底藴。在他的講道中,聽到了這樣的信息:「上帝不但降雨給義人和不義的人,上帝也降雨滋潤曠野。上帝不只賜福人類,也賜福給被遺棄的荒地。」原來上帝的愛如此廣闊!所有的受造都在祂愛的籠罩下,即使 在人類文明不及之處 ,那荒涼、充滿試驗與挑戰的曠野,野生動物的居所 。
在基督教與科學界的長期對話中,生命的奧妙一直是最深刻難解的議題。本期節錄了最能代表羅斯頓教授思想的〈看顧自然〉,關於自然、文明、生命、苦難等等的討論,相當有啓發性。文章雖長,非常值得細讀。「 地球是已知唯一具有生命的星球,然而發生在地球上的故事,卻是宇宙中最複雜的謎。 」
主題文章還有陳慈美老師簡單介紹羅斯頓教授的生平和貢獻,陳郁屏女士、陳澤胤牧師、林益仁教授則紀錄並回應羅斯頓教授這次台灣行所帶來的信息。在「生態關懷者協會」的努力下,台灣基督教界有機會認識這以基督教信仰為基礎的生態倫理學思想,相當可貴。在此向長期從事生態神學的教育與發展的該協會致敬。
除了主題文章之外,本期還有多篇重量級好文。鄭仰恩牧師寫聖經學者駱維仁博士,他是聖經現代中文譯本的譯者之一,在神學和人格上都是難得的典範人物。 王鏡玲教授以獨到的眼光來詮釋安力.給怒牧師的畫作,這位深受矚目的原住民畫家,作品正在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花亦芬教授有關德國轉型正義的重量級著作《在歷史的傷口上重生》,甫出版便成為熱門話題,關心台灣的轉型正義的朋友不能不讀,本期選刊該書最後一章,關於社會各層面心理傷痕的復健。「因為不論對加害者還是受害者而言,受傷的心走不遠。」撫平傷痕的工作,正呼喚著基督徒投入。
本期的特稿是有關如何對待愛滋患者的兩篇文章。一篇是一位大學生愛滋患者的經歷和感受,一篇是有關愛滋病基本知識。從近日國防大學逼退愛滋生的相關新聞可知台灣社會對愛滋患者還是充滿誤解與偏見,而從許多在社群媒體流傳的訊息看來,基督教界的愛滋歧視問題更是嚴重。期望我們能站在事實的基礎上來看待疾病,檢視自己的偏見。
暑假有許多精彩營會,天主教世界青年日、泰澤團體的東亞聚會,都有長老教會青年參加,但投稿者都是天主教青年。從他們的分享,可以感受到不分宗派的敬虔與普世精神。長老教會總會青年事工的「我愛台灣宣教營」,首次參加的大學新鮮人萬盈穗,寫了深刻動人的紀錄與感想。
另外,「母語葡萄園」張德麟牧師從教會公報的廣告來講台灣教會史上的故事,李南衡先生繼續寫著「讀經筆記」探討台語用詞,非常寶貴,切勿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