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明翰 (成大SCM)
前言
7月3日至6日,台南大專中心在南門教會舉辦小型聖經神學研究班(簡稱「小神研」),參與的學員多來自地方教會的國高中生,而輔導則多為台南大專的學生。這次的主題是「她的故事」(Herstory),我們閱讀路得記與以斯帖記兩卷書,從中看見性別壓迫與族群衝突的交織,並透過小組研經、工作坊、團體遊戲、桌遊、繪本的形式反思自身的處境,從中得著聖經話語的力量。
由下而上的讀經
小神研讀經的方式並非輔導掌控全場,由上而下地教導聖經的信息,學員只要被動地領受就好;反之,輔導只是擔任「主持人、協調者」的角色,主要的任務是促進對話、鼓勵提問,營造出一個自由、開放、舒適、安全的談話空間,讓每個人都能理解對方想表達的事物,其自身的高度與學員是同等的。此種由下而上的討論,能創造出多元的聖經理解,從中體會讀經的樂趣。
核心:提問與討論
小神研營會的運作核心就是以「提問與討論」為主軸。
提問,是釐清對話的一個重要步驟,也是對他人、甚至是自己的詮釋都持保留的一種態度;提問,也意味著真實地呈現內心的感受,如此一來才能在讀經的過程中,追尋更處境化的信仰意義。而討論,使人看見自己的盲點,並打開新的視野。我們不會將自己的想法當成絕對,反而能將每個想法「共享」給團體中的參與者。
提問與討論不只是一種「工具」,我認為其背後更是蘊含著神學上的思考。提問與討論,使人承認自己的無知與有限,謙卑地尋求真理,而非將自己當成上帝,自傲地認為已掌握了全部真理。再者,提問與討論若要成為可能,便要體認到每個人都有上帝之形象,任何抹煞對方的言論乃是否定聖靈在他人心中放下的感動。這拒絕了巴別塔式的單一詮釋,使每個人的觀點都一樣(創11:6),而是擁抱聖靈運行的多元理解,用各種「語言」訴說神國的話語(徒2:4)。提問與討論讓我們擁抱懷疑、開放自己,在讀經的過程中經歷神話語的豐富與美麗。
限制與困境
然而,這種耗神、耗時的讀經運動,真的能成功嗎?確實,在實踐的過程中(小神研),輔導們紛紛面臨許多瓶頸。
首先,學員多半是「被報名」的,所以並沒有強烈的參與動機,又或是對於小神研欲傳達的觀念是一知半解。因此,在研讀的時候,輔導就要花多倍的力氣引導他們對經文產生興趣。然而,要怎麼切入,才能讓他們產生共鳴,便是困擾我們的地方,尤其是面對年齡有一段差距,生長背景迥異的孩子時(這次有一半的學員是原住民)。再來,便是學員普遍的情況,那就是他們從小並沒有培養提問與討論的習慣,這是因為台灣的教育並不鼓勵學生有自己的想法與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在討論經文的時候很常「乾掉」或「句點」,讓輔導不知所措。另外,有許多學員無法長時間坐在一個空間,需要到外面透透氣,這種讀經的方式可說是辛苦他們了。
總括來說,平常不被鼓勵提問與對話,一時之間突然的「解放」可能對學員來說是種「壓迫」,所以他們沉默。而輔導的鼓勵,以及期待學員能有所獲得的「使命感」,可能又會顯得自己像是在「說教」,而讓學員厭煩。這種理想與現實的差距,迫使我們陷入一種矛盾,反思自己的服事的價值到底為何。
不斷的反省與修正
此種讀經運動,是否只適合受過訓練、有累積一定文化資本的孩子?平心而論,成熟的提問與討論需要一定的語文能力,以及對文本世界的掌握,還有神哲學的辯證能力。很實際的,這種孩子多半來自經濟水準高的家庭。所以,小神研會不會日趨中產化?這與我們「遍地開花」的理想相符嗎?
換個角度思考,如果能轉型呢?讓營會讀經的時間縮短,透過更多額外的體驗遊戲或戶外教學,來認識我們想傳遞的價值。然而,這對於真的想要坐下來好好讀經的學員是否就很不公平呢?畢竟,如果少了大量的讀經時間,來為了某些不習慣讀經的學員著想,那小神研還能稱為小神研嗎?是否到頭來變得兩邊不討好,既守不住原本提問與討論的價值,又耗費更多的成本辦活動?
另外一點,那就是我們的讀經不夠處境化。在閱讀路得記與以斯帖記,有累積一定生命經驗的我們,便會將婆媳關係、女性物化、性騷擾、族群歧視、移工處境、種族屠殺的暴行等議題跟學員分享,但是,他們往往對這些不了解,所以總會出現曲高和寡的狀況,這著實值得我們反省。我們要了解他們這世代的處境是什麼、在意的是什麼、流行什麼,否則,別說是聖經,在平常的聊天,就會出現很多的隔閡。沒有真誠的了解與陪伴,就沒有足夠的關係基礎進行提問與討論。
因此,這種思考的轉向便是反問自己:「他們的需要是什麼?」他們需要的是長時間的讀經嗎?是需要認識社會議題嗎?會不會又是我們的「使命感」在作祟,自以為是地將某些價值以快速又強硬的方式加在學員身上?要如何讓他們自在地讀經,又能學習提問與討論?種種的疑問,又再度回到「小神研是一個怎樣的營會,它的價值是什麼?」的這個課題。
未來的展望
這些困境與矛盾,都是輔導們在開檢討會時「提問與討論」後,經過我個人消化後的心得。或許,這正是其意義之所在:不斷修正、進步、反省,謙卑地尋求上帝的帶領,凝聚價值、實踐價值。
小神研不僅是一個學生營會,它也讓輔導再思提問與討論的價值、服事的目標,以及反省自我的能力。明年的小神研會走到哪、人數會多少、學員是否有熱忱,並非所能預期的,只願我們能誠實地面對困境,將自己獻上,陪伴每個學員走上自己的信仰之路。
不期待能走得多遠,只希望能走得腳踏實地!願神看顧我們的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