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今年以慶祝抗戰勝利為理由,舉行盛大的閱兵,廣邀世界各國領袖前去參觀。台灣人也從電視上看到人數眾多、整齊劃一的軍隊,用來誇示中國是不可忽視的新興大國。 龐大的人口數字、驚人的經濟實力, 這個看似偉大的國家, 社會卻遭受高度控制。人們期待經濟發展會帶來思想自由、政治開放,可是這個新興帝國卻反其道而行,繼續不斷壓制持不同政見者,防堵公民力量的崛起。到底中國的當權者在怕什麼?害怕人民自由發展會引發劇烈變動?維持同質性、禁止不同聲音,就能長治久安嗎?
這世界繽紛多元,但總有人選擇「逃避自由」,躲在強大的集體中,懦夫似乎就可變成英雄。人需要群體認同,但是被群體的意識形態制約而不自知,群體強大到否定個人特殊性,並不是好事。當集體意識強大到否定異議者時,更是災難。
本期的主題文章,主要討論基督徒面對多元世界的態度。耶穌基督以平等之愛來看待每個不同出身、不同種族、不同性別的人,基督教文化是多元繽紛的,但我們觀察到台灣教會內出現排斥多元的態度,而且這種聲音越來越響,實在令人憂心。賴信道教授寫道:「多元化的基礎是認為每個人都獨一無 二,沒有任何兩人具有相同的背景、文化、 信仰、政治傾向或對生活的價值觀。最重要 的,這個差異不是為了讓所謂的多數來排擠或傷害那些跟自己不同的人。這是多麼棒的福音啊!但很奇怪的是,一些台灣的基督徒 反對多元化以及它的原則,縱然多元化就是 促使教會能夠在台灣繼續存在的原動力。」鄭仰恩教授則透過幾位學者研究基督教歷史的進展過程,提出「基督教自始就是一個呈現多元特質的信仰團體」,並認為「多元原本就是生活裡的真實 ,所謂單一論述或一言 堂的文化其實只是一種假象,僅能以表象的形式存在於受到獨裁威權統治下的社會,或是自我感覺良好的次文化群體裡。」
怎樣來面對多元世界?王榮義牧師提供保持開放的心胸、試著放下歧見的方法: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保持好奇並謙卑承認自我認識有限、提出有智慧的開放式問題。朱潔嵐博士則建議培養跨文化溝通的能力:訓練當場的自覺力、訓練積極傾聽和澄清問題的能力。
今年是長老教會台灣宣教150週年,《新使者》正好也出刊到150期。長期擔任社長、勞苦功高的陳錦生教授,交棒給林益仁教授,《新使者》邁入一個新時代。陳前社長特別為文勉勵《新使者》應該有更大的雄心,將我們對信仰與實踐的看法,分享給更多的讀者,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同工們深自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