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佩蓉 (政大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班,團契輔導)
祂把我們從約束和壓制中釋放出來,將我們的受苦與祂的結合,在易受傷害的共性中建立聯繫,把甚至能赦免仇敵的愛賜給我們,以及讓我們在內心的隱蔽處看到神。(盧雲)
關於信仰是什麼,常常在學生團契裡,是以「欸,我問你喔,信仰是什麼?」開始的。這是問別人的問題,還是其實根本就是自問自答的提問。而「尋找生命的目標和意義」,往往由這提問連帶而生的字句,接著,「究竟信仰和生命的目標和意義,有什麼關係」…。
常常思想耶穌
每天生活就像被長長的綿線打出去的陀螺,原地轉呀轉,軸心定在同一個點上,自以為的忙碌便是那無限迴圈的轟轟聲,於是耳朵常常失去聽覺,眼睛常常失焦。這是「一不小心」就容易出現的生活樣態,然而總是有個「小確幸」,「我的信仰是什麼」?總在低谷裡迴盪聲響,在昏頭轉向的時候,以微聲傳至心靈。這不是突然出現的「神蹟」,雖然那可以被自我解釋為是上帝的意思,然而停止被不斷拋出去的陀螺「宿命」,不是一瞬間的”神蹟”或感動就可以發生的,那需要被安放在心底的一個小鈴噹,搖晃起來輕脆又輕盈的噹噹聲─「常常思想耶穌」。思想耶穌,在腦海中或口裡出現這樣的話語時,忍不住又會跟著一個問題:這我懂,只是…要想祂什麼?或者,要怎麼想祂,我們常說的「以馬內利」,又說「W.W.J.D」,我們是不是真的懂了,並且內化在我們的生命裡,明明確確的在心中與耶穌建立了聯繫,或悲或喜,祂就在我們呼吸與思想的片刻中。如同,我們在祂所吹入的氣息裡。
「往這個方向去」,站在十字路口的聲音…
如果我們有機會參與年輕人青春歲月裡的一段,可以和他們分享什麼?想自己的曾經,有著自己的回答。這答案也就是與信仰有關,用任何可以實踐的方式,以及自己微不足道但是足以回應神恩典的的生命經驗,告訴身邊的年輕人:這個方向,你可以走看看。
直到現在,仍然慶幸也感謝,自己開始打定主意要認識基督教的時候,是從教會長老的「信仰真道班」開始,那必須在主日早上起個大早,從大肚山腰到接近山腳的東榮教會「上課」。老師是盧俊泰長老,總是比學生早到,精神抖擻的在教會等候我們,準時開講,這是信仰真道班,盧長老帶我們翻聖經,準備一些講義,與我們分享,基督教是在信什麼?沒有笑話,也不會有太多的故事穿插其中,非常紮實的在每一分秒中讀聖經,禱告,從創世記開始,然後是三位一體的神觀,從認識、了解這是什麼宗教,從而進入宗教的內涵,信仰與生命。十幾年過去了,依然記得上課的情景,所有的人一起聚精會神,聽講、翻讀與提問,解答,有時在那時間裡便可獲得,有時必須先保存起來,等待後來的生命的某一個階段遇上解惑的時機。這樣遇見上帝的方法,很踏實,很確切。
由於在大學生活的最末端,才開始願意接觸上帝,來不及享受每一年教會用力支持大專生參加「大專聖經神學研究班(神研班)」的德政,但我記得這樣的鼓勵以及它的動機與實踐。
就從查經班開始,也只要因為讀聖經…
怎樣被得著、被觸碰,同時記得自己如何願意歸向上帝。2000年開始,總會的大專中心台東拓展,在逐漸聚集學生之際,一位二位,我們初識、然後聚集。就從「你有沒有聖經?」開始我們的預備。學期正在進行,草創的大專中心籌備處,靜靜的在台東教會的一個辦公室裡,幾個年輕人走進來,最穩定的時間就是一起查經的時候。後來正式穩定聚會後,我們默十足的問著,那一起讀聖經的時間呢?於是在每週分別出另一個晚上,就是查經班,聚會內容:讀經、查經、禱告、詩歌。一週聚會兩次,對於時下課業壓力及忙碌的學生而言,有些時間上的負擔,然我們就在時而人數多到一個圓桌坐不下,時而少到可以讓書包袋子也坐上位置的景況下,有時會擔心,人數穩定多少的問題,也就開始每週提醒身邊的人,初次遇到的朋友,「嘿,要不要更多認識上帝…知道祂怎麼透過聖經跟我們產生關聯呀」,這些邀請與回應的互動中,我們開始不再在意人數如何,不斷的持續,這些年輕人也開始在生活中形塑一個屬於「重視」自己生命的時間表,學習面對24小時中事件重疊的衝突,學習自己很穩當的選擇那「上好的」。
這是上帝給的空間,我在這裡
台東的經驗,穿過中央山脈後到了台南,參與的大專生團契,聚會的”時間表”依然不變。我們默契十足的每週聚會二次,並且把「大聚會」所有的規格,搬到查經班來,在每一週的團契週報上打上「愛來團契,精彩查經班」,每一學期查考一卷,漸漸的學生自己反應「好像一卷太少了喔」,為了想要讀完整部聖經,為了參加神研班,為了想要和契友一起每日讀經,至今已持續了四年多,團契訂定每日讀經及每週讀經的進度,製作可愛的查經筆記,進度完成後拿著筆記跟輔導”換”獎品,給獎品,獎品是什麼…不是在邀請人參加查經班的誘因,只是一個分享,作輔導的也就自然而然忍不住的去準備一份適合這年輕人的禮物,鼓勵一番。
為了引發年輕人持續穩定的藉由查經班讀聖經,也為了週報上打著「精彩查經班」的精彩,作人家輔導的,得在查經班前,好好想想精彩是什麼,準備可以是精彩的內容分享?學生可以在輪到自己主理時,十八搬創意設計聖經有關的遊戲,大家可以離開椅子,帶著聖經玩闖關遊戲,或帶上特製的投手帽子,玩起棒球查經,拍手、大笑、得意、惋惜、恍然大悟後,大家再回到位置上,有些人會拿起堆疊在桌子中央的註釋書,看看「細讀…」、「平信徒聖經註釋書」等,不死心的要找出,剛剛被問到的那一段經文,有沒有它的背景和其他的喻意等。共同的希望,我們想聽見旁邊人的分享,也會想要聽聽「為什麼的答案」,當渴望的眼光投注的他人身上時,有時會感受到四週時間停止,針掉下來的聲音都聽得到的靜默一片,牆上的大鐘走的每一步,多少考驗了,每週背著一堆不同譯文的聖經、註釋書、地圖、詩歌本等資料的輔導,一出手就得打破沉默,並且要不著痕跡,將集所有時間於一身的”受訪者”從眾人期待中抽離,「沒有關係喔,有想法講不出來,沒有什麼要說的,就是這樣呀,也沒關係…」,接下來作輔導再轉換注意,調整聲量,傾倒一週來的準備,多半時要留意自己霹哩啪拉的講一大堆,契友昏昏欲睡或神遊世界的回應。
一週一次的查經班,晚上至少二個半小時的時間,禱告開始,禱告結束,最近我們加入了回應詩歌,試著將讀經的內容及所關照到的生活面向融合,選著一首詩歌,吟唱數次後進入主理人將代禱事項”朗誦”,每個人聆聽身邊肢體的需求,了解這一週來大家過的怎麼樣,聽著不容易快樂的生活,彼此鼓勵:「要跟上帝要力氣…不要被這世界打敗了…我記得剛剛在聖經裡看到那一段經節說…」。聖經、查經、禱告、解決與沒解決的問題,我們的查經班,在聚與散之際,帶著不同的腳步與心情,來到上帝給的空間,整好自己的全心全人,關燈下次再見的同時,各自繼續走向世界,跟來的時候不同,就是領受的祝福,分享的感動,肢體的禱告。
在最多人與最少人的聚會時,我總是會想這些年輕人,他們來了,我們在這裡,聚集。可以一起擁有些什麼。不一定每一次都要有豐豐富富滿滿的感動,但至少查經班裝載著一個盼望,一種理想,讓我們可以在年輕的生命裡,可以盡心盡力擺放”重要”的訊息,關於上帝在聖經裡要告訴我們的,更關於領受上帝的恩典,耶穌將自己「拿起、祝謝、擘開、分給」的生命,與我們實實在在結合的呼吸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