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初體驗
“You have never farmed, then how can you eat?”--Gopi Papa
稻米是台灣人的主食,台灣甚至一度成為知名的稻米王國,上歷史課時,也總會提及研發蓬萊米的那段光輝歲月,於我而言,鄉土文學也讀了不少,水牛的浮雕也早已親眼見過,每年寒暑固定回鄉下的阿嬤家,小時候也不乏撿蟬殼、吸扶桑花蜜與灌蟋蟀的回憶,我一直驕傲地認為,自己與鄉土很親近,也驕傲地認為自己很了解這片土地。
直到踩進田裡,抓起秧苗,才發現自己完全不知道如何插秧的這一刻。
稻米也是尼泊爾人的主食之一,國土大部分為山坡地,因此居民將山坡開墾成梯田種植水稻,每年農忙時期,總需投入大量人力耕種,且由於男人大多出外工作,因此耕作田地的粗活往往落在當地婦女與小孩的肩上;因此這趟志工旅行,協會特別安排我們來幫忙耕作,多少緩解忙碌的農耕工作,也讓大多不曾下過田的我們,有機會體驗耕作的辛苦。
當地婦女在替我們點完蒂卡(Tika)祈福後,便帶著我們下田了。他們遞給我們一把把的秧苗,然後很放心的開始他們的工作,並指示我們去插秧,我們一時愣住了,呆站在原地,他們才發現我們其實都不會插秧!此時此刻,我心裡沒有其他,只有一句像是要爆出來的吶喊:「吃米吃了十九年,我竟然連插秧都不會,還要遠渡重洋讓別人教!」
經過當地婦女的教導,還有實際的摸索,才漸漸找出插秧的訣竅:一次拿兩枝,兩隻指頭接近垂直水平線,將秧苗根部用力壓進爛泥的最底層,然而,秧苗仍然時常東倒西歪,速度也遠遠不及當地人,實在有愧於稻米王國的稱號,好在當地人不嫌棄,依舊熱情的感激我們的付出,事實上,我們才該感激他們呢!感激他們教會了我們耕種,也使我們在地球的另一端,學會與鄉土產生連結。
被遺忘的快樂?
每個早上,Papa總會說個故事或道理給我們聽,然後才開始一天的工作。每個故事,我都牢牢地記在心裡,也將重點記錄在手冊上,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快樂」的五個要素。
「你們覺得,快樂的要素有什麼?」Papa習慣在教學前,先丟問題給學生自由發想。「健康!」、「錢!財富!」、「智慧!」、「知足的心!」、「家人!好朋友!」團員們陸續說出心裡的答案,而Papa只是不斷點頭附和表示同意,並要大家繼續發想,直到所有人絞盡腦汁,再也想不出其他答案。我也是其中之一,總覺得該講的都提及了,Papa還要我們說什麼?此時,空氣中只剩下沉默和Papa清亮的問句:“Any other?“ 望著不再說出答案的我們,Papa緩緩道出快樂的五大要素:Health、Society、Wealth、Mind(Phychology),這四個早在一開始就被大家講光了,然而最後一個,也就是沒有人講出的那一個,竟是--Nature。
當下我相當震驚,生活在自然資源豐富的台灣的我們,這個從國小生活課本開始,即不斷教育我們要親近大自然的台灣的我們,竟然沒有人將「自然」看成快樂的要素之一,理所當然地擁有山脈、泉水、樹林與海,理所當然地與自然隔絕,生活在現代化的網絡中,卻忘了生養我們的,原是這無限美好的大地。
也許是看見我們震驚的神情,在故事的末了,Papa說道,我們此趟來尼泊爾的旅程,是個“to see another way of happiness”的機會,台灣人有台灣人快樂的方式,而尼泊爾人有尼泊爾人滿足的智慧,兩者並無孰優孰劣之分,只是當我們來到此地,我們見著的尼泊爾人滿足的智慧,尼泊爾人也瞧見了台灣人快樂的要訣,因而雙方都能從中重新檢視自己原先的生活型態,進而活出最符合自己的、最喜樂、最滿足的人生。對我來說,我的省思便是那簡單、卻總是遺忘的快樂要素--Nature。
沒有網路卻不孤單
在台灣時,我在每個交友圈中,分別有著不同的責任,從前,當離開交友圈,進入自己的生活,我能擁有全然獨立的私人空間,然而由於便利的網路,無論逃去哪,不同的責任總在我開啟網路的時刻,同時找上門,甚至連返家仍無法歇息;我常常想逃開,卻害怕一旦與世界失去聯繫,便會掉入孤獨的無限漩渦,在臉書上的幾百個讚和無數留言,讓我有上癮般的安全感,因此關掉網路後,我總感到被遺棄般的難受。在責任與人際交織的網絡下,我常常覺得自己被纏在網上,如同被蜘蛛網揪的獵物,越是掙扎越是無法逃脫,無助卻又無可奈何。疲倦的倒在床上,望著死白的天花板,我常常幻想能逃去一個「沒有網路,卻不會感到孤單」的地方,然而這樣的幻想,卻總被刺耳的通知聲響戳碎,無情地將我硬生生拖回現實。
到了尼泊爾後,我有了理由脫離社交網絡,同樣沒有網路的團員們,因而開始在空閒時交談、了解彼此,而非用手機與遠方的朋友聯繫,身旁的夥伴成了我們少數擁有的珍貴寶藏,我們回歸最原本的樣貌,用最親近的方式全心接納、關懷身邊的人,一同在生活中彼此扶持。
那天晚餐過後,我一個人躺在二樓的房裡,閉上眼,我聽到從樓下傳來的嘻笑聲和愉快的聊天,我的身軀疲累,但心卻是滿足的,我知道自己目前雖然孤獨,但卻不寂寞,因為我的心與樓下的大家連結,我想,這裡就是我曾經渴望的「沒有網路,卻不會感到孤單的地方」。
透過面對面的接觸,我們建立起比網路更單純的連結,這樣的連結堅韌而不易摧毀,因為我們曾經在一無所有時,單單擁有彼此。
然而,並非僅在尼泊爾能擁有這樣純粹的滿足,事實上,只要放下手機,與身旁建立連結,何處都是最滿足的天堂。
世界的邊陲也有上帝的愛
說到尼泊爾,我們往往想到大地震難民、想到生活條件匱乏、想到貧困與落後,甚至因而起憐憫,然而,在當地,我看到的卻是對於生活的信心與盼望、對人與神的信任、對鄰人的扶持、對環境的愛護…,這些在台灣難以窺見的寶藏;雖然當地人的信仰與我不同,我卻藉著他們,看見了上帝愛的彰顯,即使看似處於世界的邊陲,即使他們並不認識祂,神依然照著祂的愛,使他們得著平安與心靈的富足,使祂的旨意仍能巧妙的運行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