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新使者雜誌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雜誌目錄
  • 雜誌專欄 
    • 最新文章
    • 編者的話
    • 本期主題
    • 大專世界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成長部落格
    • 特稿
    • 解惑之窗
    • 母語葡萄園
    • 神學淺說
    • 信仰生活
    • 好書櫥窗
    • 厝邊頭尾
    • 家書
  • 畫話人生 
    • 寫寫畫畫
    • 漫畫
  • 訂購/奉獻/廣告刊登
  • 好站連結
  • Facebook
  • …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雜誌目錄
    • 雜誌專欄 
      • 最新文章
      • 編者的話
      • 本期主題
      • 大專世界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成長部落格
      • 特稿
      • 解惑之窗
      • 母語葡萄園
      • 神學淺說
      • 信仰生活
      • 好書櫥窗
      • 厝邊頭尾
      • 家書
    • 畫話人生 
      • 寫寫畫畫
      • 漫畫
    • 訂購/奉獻/廣告刊登
    • 好站連結
    • Facebook
  • 搜索
  • 購物車 (0)

信仰的︱理性的︱本土的

奉獻支持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新使者雜誌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雜誌目錄
  • 雜誌專欄 
    • 最新文章
    • 編者的話
    • 本期主題
    • 大專世界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成長部落格
    • 特稿
    • 解惑之窗
    • 母語葡萄園
    • 神學淺說
    • 信仰生活
    • 好書櫥窗
    • 厝邊頭尾
    • 家書
  • 畫話人生 
    • 寫寫畫畫
    • 漫畫
  • 訂購/奉獻/廣告刊登
  • 好站連結
  • Facebook
  • …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雜誌目錄
    • 雜誌專欄 
      • 最新文章
      • 編者的話
      • 本期主題
      • 大專世界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成長部落格
      • 特稿
      • 解惑之窗
      • 母語葡萄園
      • 神學淺說
      • 信仰生活
      • 好書櫥窗
      • 厝邊頭尾
      • 家書
    • 畫話人生 
      • 寫寫畫畫
      • 漫畫
    • 訂購/奉獻/廣告刊登
    • 好站連結
    • Facebook
  • 搜索
  • 購物車 (0)

信仰的︱理性的︱本土的

奉獻支持
broken image
  • 最新消息
  • 關於我們
  • 雜誌目錄
  • 雜誌專欄
    • 最新文章
    • 編者的話
    • 本期主題
    • 大專世界
    • 台灣教會人物檔案
    • 乘著夢想去旅行
    • 成長部落格
    • 特稿
    • 解惑之窗
    • 母語葡萄園
    • 神學淺說
    • 信仰生活
    • 好書櫥窗
    • 厝邊頭尾
    • 家書
  • 畫話人生
    • 寫寫畫畫
    • 漫畫
  • 訂購/奉獻/廣告刊登
  • 好站連結
  • Facebook
  • 搜索
  • 奉獻支持

    紐西蘭的奇幻牧羊之旅

    2023年10月7日 · 成長部落格

    文、圖|謝明鋼/士林基督長老教會青年,台北大專師大長青團契畢契,目前於紐西蘭恩典之城教會服事海外華人

    回過頭看,這一路充滿了上帝的恩典與同在,也願我的見證能夠鼓勵更多夥伴,一同跟隨信實的上主。

    一樹山公園的羊群。(一個羊比人還多的國度)

    起點:長青與普世

    2016 年我剛從大學畢業,和許多年輕人一樣,仍然對未來的方向感到迷惘。結束第一份在廣告公司的工作後,為了完成機車環島的夢想,我有一個月在台灣各地流浪(借宿)的旅途。就在探訪神研班工作坊的時候,得知有一個紐西蘭的地方教會正在找海外實習生;而我也在通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普世委員會面試後,2017 年 6 月終於踏上這個羊比人還多的國度。

    能有這樣難得的機會,我想上帝早已在生命中為我預備各樣的養分:長青團契裡開放討論與獨立思考的訓練、普世青年中跨文化交流與學習的能力、大學交換學生期間培養的英文口語,以及在我的母會士林教會紮實的短宣經歷,這一切都是上帝豐盛恩典的供應和預備。(腓四 18~20)由於不斷經歷祂的良善與真實,讓我能夠順服祂對我的安排與帶領,並開始有了回應祂奇妙呼召的勇氣。

    序章:不同中的相同

    St Heliers Presbyterian Church and Community Centre 是我在紐西蘭的第一間教會,也是激勵我朝全職服事裝備的地方。在這間教會,我遇到了 Rev. Pauline & Stan Stewart,他們對我的包容和榜樣,尤其對上帝國度寬廣的視野和對邊緣人(新移民/難民)的關注,讓我知道全職事奉的呼召除了傳講上帝的話語之外,更要活出基督的心腸。他們願意扶持我,並且給我犯錯的空間,讓從台灣來、語言和經驗都受限,也沒有正規神學裝備的我,負責兒童與青少年的事工。

    在奧克蘭這充滿文化多樣性的城市,我們每次聚集都有機會和不同文化、語言環境的人們接觸:有從智利來的一家人、從伊朗逃出的難民、亞美尼亞的教師、烏克蘭出生的前蘇聯太空計畫數學家,以及中國來的航管員等等。當中許多人甚至沒有基督教背景,卻在 Pauline 和 Stan 牧師的陪伴和邀請下願意來到教會,有機會認識愛的源頭——耶穌基督。在五旬節主日,當十幾種不同的語言同聲開口以主禱文祈禱的時候,我們再次被激勵。在全地作王掌權的天父,透過聖靈的工作翻轉巴別塔的咒詛,將基督耶穌救恩的好消息遍傳全地;這是教會的誕生,也是其存在的使命。

    另外,同樣相當激勵我的是教會/社區中心的模式,這不正是最大的誡命中,愛神愛人的具體展現!“We are all uniquely different yet the same."這句話後來成為我未來在多元文化處境下服事的內功心法。我相信:在基督裡多元的合一,是當代基督跟隨者向這個不斷對立和分化的世界所能做出最有吸引力的見證,福音的大能打破了猶太和外邦人的藩籬,(加三 21~29)讓在主裡面成為弟兄姊妹的我們學習彼此相愛的功課。(約十三 34~35)

    我來到紐西蘭的第一間教會。

    驟變:意外的恩典

    在紐西蘭服事的第三年,我越來越迫切知道上帝對我的呼召。我向教會提出想要去神學院上課、接受裝備的想法,但沒有想到我最大的學習,竟然是從教會的衝突中得到的。親自見證一個信仰群體的分裂,雖然痛心疾首,也正因為如此,新約保羅書信裡頭的教導,更顯得寶貴和真實。

    哥林多前書裡講的愛,其實是一個同樣經歷紛爭與破碎的教會給我們的先例。(林前十三 1~13)無論彼此的意見和想法相隔多遠,當我們一同將目光定睛於基督的十字架,那麼和解的邀請必然是我們跟隨耶穌所結的果子。福音的核心不就是透過耶穌的死與復活,帶來這樣和好的盼望嗎?(弗二 16)我的靈性導師後來在會談時提醒我:「雖然在教會經歷的事情很痛苦,這樣的衝突卻沒有把你嚇跑,反而推著你更深地認識基督和祂的教會,並且能夠在教牧生涯的早期,就能學習到這樣的功課,這不也是上主奇妙的恩典?」

    克里浸信會神學院:Pākehā from Taiwan(從台灣來的客旅)

    在紐西蘭,我才更深認識到:教派間的合一也是一種普世。Stan 告訴我:在神學院受裝備是更多的破碎與重建的過程。他原本是澳洲浸信會訓練的牧者,後來被紐西蘭的長老教會接納。

    用英文學習神學,對我來說不是件容易的事。每次寫作業的時候,都會有很多的挑戰和自我懷疑,但在這樣的過程中,上帝豐盛的恩典和供應總是能讓我繼續前行。當中我最敬佩的,是克里浸信會神學院(Carey Baptist College)對處境化神學的承諾。Te Ao Māori(毛利世界觀)是我們一年級的必修課,我還記得前面幾堂課我像鴨子聽雷一般,根本不知道在幹嘛。直到期中參訪,我們去到毛利的 Marae(部屋),我試著將自己固有的模式和期待放下,開始練習以毛利為本位的方式去感受和學習,如此我才接納了這樣的教學方式,或者更準確地說,我被這樣的世界觀接納了。

    在這邊裝備的過程中,我也看見上帝的手在這個地方的工作。這個國家的誕生是從 Tangata whenua(原住民)和 Tangata Tiriti(非原住民)的盟約開始的,在西方宣教士到來以前,上帝早已在這地的人們中做奇妙的工作。現在也有毛利學者以「拿伯的葡萄園」(王上廿一 1~29)向現在的教會發預言:呼籲教會要認罪,要面對過去殖民政府與教會沆瀣一氣帶來的壓迫與傷害,並落實上帝國的公義和憐憫。

    參訪毛利部屋。

    恩典之城:新的篇章

    在我的主任牧師離開 St Heliers 後,經過一段時間禱告和求問,我很清楚上帝要我離開原本服事的教會,但我也不知道離開之後到底該去哪裡?回台灣,還是繼續在這邊服事?我只能帶著信心,順服上主的帶領,上帝的信實也的確把我帶到一個新的地方,開始新的學習。

    我現在到了一個沒有隸屬宗派的獨立教會——恩典之城,這也是有聖靈合一帶來多元文化的教會。我服事的主要對象是和我一樣以華語為母語的弟兄姊妹,他們當中許多人在生長的環境裡沒有機會聽到福音,但因上帝的愛和聖靈奇妙的工作,讓我們在這塊土地上相遇,生命有了交集,共同走在跟隨基督的道路上。我也不斷地提醒自己,服事中得把先後次序釐清:我的首要呼召與身分是服事這些上帝託付給我的人。在分享生命故事的過程中,建立深刻的連結;在一同敬拜禱告裡,享受同為上帝兒女的福分;在學習和認識上帝的話語時,能夠活出基督同在的美好,而不論他們的社經地位還是政治立場,其他東西都不該成為我們被召來彼此相愛的阻礙。

    如今,我能夠一邊在弟兄姊妹的包容和幫助下學習成長,一邊繼續在神學院受裝備,完成我的學術訓練,這是上主何其大的恩典!未來的路我不知道會如何,但我知道那呼召我的信實者,仍然會以祂的慈繩愛索引領我,讓我無論身在何處,都能為上帝的國度奔走。

    恩典之城教會青少年復活節營會。
    broken image

     

    訂閱
    上一篇
    你等就係基督个身體 Ngì-têu Chhiu-he Kî-tuk ke Sṳ̂n-thí
    下一篇
    文史真的沒有用嗎?從巴克禮開始的全新思考——台南東門巴克禮歷史教育推廣協會與伊莉莎白文化資產維護中心
     返回網站
    頭像
    取消
    ×
    商品分類
    • 所有商品分類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