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柯怡政/台北公義行動教會牧師
耶穌來到這個世界時,祂曾在山上、海邊、曠野、草地上傳講上帝國的福音。上帝國的內涵就是一個充滿公義、真理與慈愛的社會,教會就是為此內涵而存在。這就是我們的神學。
一個神學看見
「於是,他吩咐群眾坐在草地上,然後拿起五個餅和兩條魚,舉目望天,感謝上帝,擘開餅,遞給門徒,門徒又分給群眾。」(太十四 19)耶穌來到這個世界時,祂曾在山上、海邊、曠野、草地上傳講上帝國的福音。上帝國的內涵就是一個充滿公義、真理與慈愛的社會,教會就是為此內涵而存在。這就是我們的神學。
一個契機
1988 年「台灣城鄉宣教協會」(UrbanRural Mission,或簡稱 URM)回到台灣展開組織者的訓練。30 多年來,訓練許多社會運動者,透過草根運動與受苦的人民站在一起爭取權益,範圍涵蓋勞工、農民、原住民、學生、婦女、身心障礙者等社會運動,都可看見他們的足跡。這些社會運動都是為了建造上帝國度落實在台灣,堅持耶穌基督的慈愛與公義,為社會弱勢者充權(empower),並為追求新而獨立的國家奮鬥。
2010 年馬政府上台第三年。台灣經濟傾向中國,以至於經濟蕭條;另外,也因為傾中,而使台灣主權面臨空前的危機——馬政府準備與中國簽訂 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乃至於「和平協議」。台灣民眾感到不安與惶恐。
2010 年 1 月 4 日,在新竹聖經學院舉辦 URM 高級班訓練,一群長老教會信徒與社會運動的組織者覺得教會應更積極走入台灣社會,關心台灣前途。因此,與講師鄭國忠牧師擬定「成立街頭教會」的目標,來落實宣教的本質。
一個教會的誕生
2010 年 2 月 28 日,在台北 228 和平公園裡,「台灣公義行動教會」誕生了。如同耶穌的誕生很安靜、卑微,教會以如此的形式:無禮拜堂、無屋頂、無圍牆,與大自然和人群接近,以此敬拜上帝。
主日下午 2 點 28 分,一部貨車停在台大捷運站的馬路上。教會兄弟姊妹將車上器具搬下車,在公園內,再一起擺設桌椅與器具。沒有一位空閒的會友,大家參與在禮拜場所的組合、建立,接著一起禮拜;禮拜後,又一起收拾器具上車,周而復始。
公義行動教會的具體行動見證
2012 年 9 月陳水扁總統戒護住院台北榮總,公義行動教會關心陳總統的身體健康與人權,因此選擇在台北榮總大廳舉行關懷禮拜。
2013 年太陽花運動發生後,公義行動教會與公投盟成員即長期參與在立法院中山南路口的民主論壇與靜坐祈禱的活動中,甚至也將主日的禮拜移至中山南路口。
處境變遷與教會的新異象
2016 年本土政黨民進黨再次取得政權,民主、自由與人權的價值成為政府施政主軸。台灣社會過去的種種政治、社會運動組織團體獲得了喘息的機會,也因為如此,許多團體要重新思考存在的意義與方向,公義行動教會亦若是。
教會近幾年不斷在思考教會存在的本質,與教會宣教的方向為何?經過這十幾年公園露天教會禮拜的經驗,整合了新的異象:
1. 神學反省的教會:公義行動教會還原耶穌在大自然講道的場景,並經常思考教會的本質為何?教會固定主日由董芳苑牧師主禮禮拜,其中有神學反省,讓原本熱衷政治、社會的街頭運動者有了更深的信仰基礎。
2. 網路的教會:2020 年開始爆發中國武漢病毒(COVID-19),大部分教會改為網路禮拜。公義行動教會在戶外禮拜,這波疫情對教會的影響不大。所謂網路禮拜其實已是公義行動教會的日常,教會每個禮拜由楊武男弟兄用錄影或直播的方式,將禮拜場景放在 Youtube 頻道,海外台灣人也時有回應者。
3. 傳統宣教的平台:雖然長老教會有六大面向整合的宣教觀,然實際各教會仍離不開傳統宣教觀,即向外傳福音、佈道等。公義行動教會也不排斥如此的宣教觀,願意提供各教會一個平台,讓福音隊、敬拜讚美團、佈道團等,將福音信息帶入公園大眾。
4. 呈現教會的內在美:大部分教會的內在美不為外人知,公義行動教會每個主日都將長老教會禮拜之美呈現於公園大眾。因此教會非常注重禮拜內容、詩歌的意義與旋律的優美,盼望將禮拜的優美呈現於大眾。
5. 成為社會的先知:1980 年代以後,社會大眾鮮少知道長老教會對台灣政治、社會議題的態度,除非通過牧函在媒體刊登。公義行動教會正可以讓社會人士直接看見、聽見長老教會對台灣政治與社會的看法與關懷,更可藉此導正教會不碰政治的錯誤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