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宗盛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
前言:猶太傳統論創造
在基督教會歷史裡,創世記的「創造」主題一直是古今教會先賢熱中探討的主題。例如Andrew J. Brown在《創造的日子:基督教解釋創1:1-2:3的歷史》一書中,臚列歷代教父和神學家如何解釋創世記1:1-2:3的經文。(註1)相似的,在猶太教方面,古代拉比和先賢如何看「創造」的主題?也衍生出浩瀚豐富的解釋傳統。(註2)由於篇幅的限制,本文從《塔木德》(Talmud)和《創世記註釋書》(Genesis Rabbah)內容選取例子,一窺古代猶太人如何看「創造」主題。首先,簡介《塔木德》的背景,這是一套猶太教解釋希伯來聖經和猶太文化傳統的經典作品,形成的時間涵蓋從公元前200年到公元500年期間,經由數百位猶太學者接力編輯完成,總時間橫跨700年。這是猶太教最古老的解釋妥拉的註釋書。(註3)Abraham Cohen在《大眾塔木德》(Everyman’s Talmud)一書指出,《塔木德》裡紀錄不同的觀點,經常相互衝突,因此不易形成一致的教理。(註4)其次,傳統認為《創世記註釋書》這本書的作者源自何賽亞拉比(Hoshaiah,約公元350過世),最終成書時間約在公元四世紀到五世紀期間,這是以古代拉比解經法(米大示,midrash)註釋創世記的集成。(註5)
有關「創造」的主題,《塔木德》和《創世記註釋書》收錄不少篇幅從不同觀點探討它。以下列舉數例說明它們討論「創造」的特色:
1.創造的開始
古代拉比如何說明創世記的「創造」敘述?他們以字面意思解釋聖經嗎?或是參考了鄰邦的哲學觀念?《創世記註釋書》1說明,(註6)創世記1:1的第一個字詞bereshit(意思是「在起初」,原文如右圖)的開頭字母B(b除了開口向左以外,其它三邊沒有開口)。創世記為何以希伯來字第二個字母B為開始?回答說:B/b字母的上、下、右三邊都封閉,只有開口向左(向前),這意思是人無法追問在創造以前、或是上面、或是下面發生什麼事。只能探討創造以後的時間發生什麼事。(註7)換言之,想要去研究創造以前發生什麼事,是沒有意義的。在上帝創造以前,時間是不存在的,直到上帝創造以後才出現時間的概念。(註8)其次,《創世記註釋書》1也提到,以B/b字母做開始,表示這世間存在兩的世界:這世界本身以及未來的世界。另外,B/b字母也是希伯來文「祝福」(berakah)的第一個字母。因此,以B/b開始表達上帝對世界的祝福。(註9)
上述的說明顯示,猶太智者以文字遊戲加想像力來解釋創世記1:1「在起初」(bereshit)的由來和意思,說明經文字母和宇宙創造的關聯性,同時也列舉不同的答案和可能性,發揮創造想像力。同樣一個問題,可能有不同答案,還可以延伸出不同解釋。從多角度看問題,可獲得更完整的理解。
2.有關最初人類的創造
2.1人類來自共同祖先-「人」(adam)
為何全人類的共同起源出自一個「人」(adam)?《塔木德》「公會篇」38a說明,人類源自一人,如此一來異端者就無法宣稱,天上有許多權威,他們各自創造不同的人。同樣的,義人無法宣稱自己是公義祖先的後代;而惡人也不能主張,自己是惡人祖先的後代,因為兩者都無法主張道德好壞是決定遺傳的要素。再者,若有不同家族吵架時,也不能吹噓自己的祖先比另一家族的祖先更優秀,因為大家都來自同一祖先。類似的,認識到強盜和受害者都來自同一祖先,讓強盜有機會察覺到自己和受害人都出自同源,彼此存在手足之情。如此覺悟有助於抑制犯罪率,不至於失控。再用一個比喻來說,上帝以一個「印記」來鑄造所有的錢幣,將「亞當的印章」蓋在所有人類身上,卻又讓人外表長得不一樣。接著引述約伯記38:14「地改變如泥土蓋章,萬物出現如衣服一樣」來說明:人類受造雖然像是用一枚印章蓋印,但是人類外表長相不同,就像不同款式的衣服,各有特色。因此,全人類來自一個共同祖先,啟發人體悟一項真理:凡是摧毀一個人的生命,就是摧毀全人類生命;凡是拯救一個人的性命,就是拯救全人類生命。(註10)
「公會篇」38a這段內容用不同小故事來說明,世界人類雖有多種族,卻都源自同一個祖先,這意義深遠。在此前提下,世界眾生平等、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由於這種人類一家親的理念,讓人抱持民胞物與的精神,以愛與尊重來對待自己與他者的關係。
除此以外,《創世記註釋書》8:1記載,拉比們論到上帝所造原始第一人的性別是「陰陽同體」(androgyny),上帝從這人身上創造出男性和女性。這文本如此寫道:且上帝說:「讓我們以我們的形象、照我們的樣式創造人(adam創1:26)。」約哈南拉比引述詩篇139:5「你從後面和從前面環繞我,…。」(註11)耶利米亞・便雷亞薩拉比說:「當這聖者(讚美他)創造第一個人時–他創造他「陰陽同體」(原文androginos),因為經上說:「他創造他們–男性和女性…」(創5:2)。(註12)從這行文可以看出,拉比引用經文進一步解釋,說明上帝最先創造的人(adam)同時融合男女性別,在後續創造過程中,分別出男性和女性人類,從一而多繁衍出更多人類族群。(註13)
2.2夏娃從亞當的肋骨被造的比喻
另一方面,論及上帝以亞當的肋骨創造夏娃(創2:21-23),《塔木德》引用一則故事說:有一個皇帝對迦瑪列大拉比(Rabban Gamliel)說:「你的上帝是個賊,因為他從亞當身上偷走一根肋骨(引述創2:21)」。拉比的女兒請求父親容許她,婉轉回答皇帝。她說了一則比喻:「有一個賊夜裡闖入我家,偷了一壺銀罐,卻留下了一壺金罐給我們。」當皇帝回應他很羨慕這賊時,拉比的女兒回答:「依此類推,亞當被偷了一根肋骨,卻留下了一個取代肋骨的女人來照顧他。這不是一件很奇妙的事嗎?」(註14)
接著,皇帝繼續提出疑問:「上帝為何不公開地從亞當身上取出肋骨,而要像小偷一樣,趁亞當睡覺時才做這事?」對此,拉比的女兒請人拿一片生肉給她,她將肉片放在炭火餘燼下燒烤,烤熟後將灰燼除去,然後對皇帝說:「請吃這片烤肉。」皇帝拒絕吃這烤肉,覺得它很噁心。雖然皇帝知道,烤肉是如何料理的,但是親眼看見這料理過程讓他感到沒胃口。於是拉比女兒回答皇帝:「正如亞當的肋骨被取出一樣,如果上帝公開從亞當身上取出肋骨,一定會讓他覺得噁心。因此上帝趁亞當睡覺時,才從他身上取出肋骨,創造夏娃。」(註15)
這兩則故事顯示猶太人的創意解釋聖經,不只以故事說明上帝從亞當的肋骨創造夏娃的原由;同時也凸顯虎父無犬女的拉比門風。拉比的女兒對於皇帝揶揄式的質問,不只沒有驚恐退卻,反而提出機智的回答,展現出女性智者的功力。以故事來解釋經文的含義,這正是猶太米大示的解經特色。
2.3亞當與夏娃在伊甸園的最後一天
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是《塔木德》的特色之一。以下一則記載說明古代拉比如何用一天的時間為軸來重新「解釋」創世記1-3的敘述。《塔木德》「公會篇」38b記載約哈難・巴哈尼拿拉比(Yoḥanan bar Ḥanina)說:上帝在第六天創造人的12小時裡,每個時段都有創造行動:第一小時收集塵土,第二小時揉成無形狀的泥塊,第三小時從泥塊捏出四肢,第四小時在泥塊中放入靈魂,第五小時人用腳站立,第六小時人為動物命名,第七小時創造亞當夏娃一對,第八小時兩人同房,並生下該隱和亞伯,第九小時上帝吩咐他們禁止吃分別善惡果樹,第十小時人犯罪,第十一人接受審判,第十二小時亞當夏娃被逐出伊甸園…。然後,引用詩篇49:13「他們行的這道本為自己的愚昧;但他們以後的人還佩服他們的話語。」做結。如此暗示,亞當和夏娃甚至沒有在伊甸園過夜,就被逐出伊甸園。(註16)
3.希列學派和煞買學派論創造(註17)
公元第一世紀,在耶路撒冷的猶太教出現兩個重要的學派:希列學派(Beit Hillel)和煞買學派(Beit Shammai)。這兩個學派對許多猶太事務總是抱持不同看法,解釋聖經的觀點也互有差異。論及上帝在創造時如何安排天與地的創造次序,兩派拉比們分別提出不同見解。
3.1創造的原始元素
希列學派認為創造的三元素是地、天和水。尼希米拉比(Nehemiah of Kefar Sihon)引述出埃及記20:11說明創造宇宙的三種原始元素:天、地和水。希列學派進一步延伸解釋,認為每個原始元素都分別在一天內受造。在第三天之後,每一天創造出三個種類(如下圖表)。相對的,亞撒利亞拉比(Azariah)則根據創世記2:4提出解釋,他認為創造之初只有兩種元素:天與地。換言之,這兩個元素為創世記一章後續的六天創造過程鋪路。煞買學派進一步解釋:天空在第一天受造,過了三天,到第四天出現星體才被造完成。類似的,大地在第三天受造,也等了三天之後,直到人類被創造。(註18)
第一天1:5(星期日)地
第二天1:8(星期一)天
第三天1:13(星期二)水:樹木、蔬菜、伊甸園
第四天1:19(星期三):日、月、星辰
第五天1:23(星期四):飛鳥、魚類和大海怪(leviathan)
第六天1:31(星期五):人類和動物
3.2創造的先後:天或地?
《塔木德》「論節日獻祭篇」10a記載,煞買學派和希列學派辯論創造的次序。煞買學派主張,天空先被創造,然後大地才受造,並引述創世記1:1支持論點:「起初上帝創造天與地」,這說明天空先被造。相對的,希列學派主張,大地先被創造,而天空其次。他們引述創世記2:4支持論點:「主上帝造大地和天空,…」,大地先於天空。接著,希列派反駁煞買派說:有人蓋房子會先蓋二樓,然後才蓋一樓嗎?並引述阿摩司書9:6說明上帝「在天上建造樓閣,在地上奠定穹蒼」,說明天空(二樓)是建造在大地(一樓)之上。煞買派隨即回應希列派:有人先製造腳凳,然後製作座椅嗎?因為以賽亞66:1提到,「上主說:『天是我的座位,地是我的腳凳。』」。接續,有些拉比說:天和地是一同受造的,因為經上說:「我親手立了地的根基,以右手鋪張諸天,我一召喚,天地就都立定。」(賽48:13)這意思是天和地都同時受造。(註19)
接著,(解釋米示拿的)革馬拉進一步提出討論:所謂「一同」的意思是彼此不分離。它並非指天地受造的時刻,而是它們擺設位置的方式。乍看之下,經文的描述看似相互衝突,有時先提到天空,又有時先出現大地。最後,拉吉斯拉比(Reish Lakish)作結論:「天和地受造時,上帝先創造天,然後創造地。不過,他展開天地,將它們放在適當位置。他先鋪陳大地,然後撐開天空。」(註20)
從上述討論可以看出,拉比們首先提出論點,然後引經據典來支持自己的看法,雙方據理力爭、舌槍唇戰。最後另有人提出新解釋,整合兩方看似矛盾、針鋒相對的觀點,融合成為新見解。整個辯論過程呈現正、反、合的發展過程。
3.3創造中的天、地和穹蒼
《塔木德》「論節日獻祭篇」10a延續上面的話題,革馬拉又接續討論:「天」(shamayim)的意思和字源是什麼?哈尼拿拉比(Yosei bar Ḥanina)說:「天」這詞是shesham mayim的縮寫詞,意思是「在那裡有水」。另外,有一則米示拿以外的教導(baraita)說:「天」(shamayim)是由「火和水」(esh umayim)兩個詞組合而成,上帝將火和水兩者結合在一起,以此創造出穹蒼。
革馬拉又繼續討論,出現在創世記1:1上帝創造「諸天與地」(et hashamayim ve’et ha’aretz)的希伯來文直接受詞記號et非常重要,因為它標示出「諸天與地」是上帝創造的東西(直接受詞)。若沒有這et記號,那麼創世記1:1的「諸天和地」可能成為上帝的名字,經文意思變成「起初上帝(他的名字是「諸天與地」)創造…」。不過,事實上,et記號出現名詞前面,顯示這「諸天和地」確實是指上帝的造物、大自然的天與地,而非上帝的名字。因此,et出現在這裡是重要的。(註21)
以上的討論內容看似瑣碎,環繞在文字字源和直接受詞記號(et),但是這些小小記號卻決定了經文的意義方向,影響深遠。由此可見,拉比們如何仔細用心專研經文的細節,即使微小的文法問題也都謹慎討論,以確認經文的準確意思。
4.一天的開始從何時算起?日與夜
古代「三層世界」(天上、地上、地下)的宇宙觀不同於今日人類所理解的宇宙和世界觀念。古代多數的拉比根據創世記1:2-3的記載「大地空虛混沌,黑暗籠罩淵面,上帝創造光」,相信黑暗比光更早被創造。每一天的創造都先提到晚上(黑暗)然後才是早晨(光)。因此猶太人認為,一天的開始從日落後傍晚算起。值得注意的是,猶太人並沒有為「週」命名,而只有提到數字,正如創世記一章描述從第一天到第六天的創造過程。而所謂星期一到星期日的稱呼,則是後來西方社會的命名(Monday, Tuesday…)。(註22)上帝在第二天的創造行動,分開了天以上的水和天以下的水,將兩者之間形成的空間稱為「穹蒼」。
5.摘要:猶太人解釋聖經的特色
古代拉比們如何看「創造」?從上文的討論,我們看見一幅色彩繽紛、讓人嘆為觀止的畫面。針對一個問題,智者們提出不同的回答,加上豐富想像力,延伸出不同方向的討論。不論是創造如何開始、人類共同祖先、從亞當肋骨造夏娃,或是創造的元素,甚至創造的次序等主題,拉比們總是可以從不同角度提出解釋,深入討論,讓人看到無止境的創意。正如猶太傳統俗語所說:「進入妥拉有七十道門」(《民數記註釋書》/Bamidbar Rabbah, 13:15),解讀妥拉容許有不同方法與進路。
從《塔木德》和《創世記註釋書》解釋「創造」的舉例,讓讀者看見古代猶太拉比解釋聖經的方法特色。例如《塔木德》經常採取對答的形式:「甲賢士(答者)申明主張,乙賢士(問者)提出質疑,並援引論據支持自己的見解,接著甲賢士再發言辯護原先的論點,如此反覆辯詰。」(註23)
在猶太解經的傳統裡,一個問題容許有不同答案。智者鼓勵人從不同觀點看事情,如此讓人可以整體看見問題的全貌,而他們追根究底的精神做了最好的示範。在此學習的風氣下,猶太智者鼓勵人提出問題,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沒有限制與禁忌。如此學習的結果是培養了獨立思考的人,不斷尋求新的理解和洞見,永無止境地勇敢探索真理,經歷新靈光。
猶太諺語說:「當人一發問,上帝就微笑」。這句話為猶太解釋聖經做了最好的註腳。
註:
1 參考Andrew J. Brown, The Days of Creation: A History of Christian Interpretation of Genesis 1:1-2:3 (Dorset: Deo, 2014). 本書是作者博士論文修訂本的出版作品,分析歷代神學家如何解釋創1-2經文,時代包括早期教父、中世紀、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直到十九世紀中葉。
2 參考Flavius Josephus, Jewish Antiquities, 49-79; Against Apion, 937-959收錄於Flavius Josephus, The New Complete Works of Josephus, translated by William Whiston (Grand Rapids: Kregel, 1999). Midrash Rabbah: Genesis. Vols. 1–2, translated by H. Freedman and Maurice Simon, (London: Soncino Press, 1983). Jacob Neusner, Confronting Creation: How Judaism Reads Genesis: An Anthology of Genesis Rabbah (Columbia: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 1991). David Malcom, “What was the ancient Jewish view of creation?” https://creation.com/ancient-jewish-view-of-creation;
3 有關《塔木德》的成書與內容,參考亞丁‧史坦薩茲(Adin E.-I. Steinsaltz),《塔木德精要》,朱怡康譯(台北:啟示,2015)。
4 參考Abraham Cohen, Everyman’s Talmud: The Major Teachings of the Rabbinic Sages (New York: Schocken, 1995), vii.
5 參考Midrash Rabbah: Genesis. Vols. 1–2, translated by H. Freedman and Maurice Simon, (London: Soncino Press, 1983). Jacob Neusner, Confronting Creation: How Judaism Reads Genesis: An Anthology of Genesis Rabbah (Columbia: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 1991).
6 《創世記註釋書》(Genesis Rabbah)1提及,約拿拉比(Yonah)以利未拉比(Levi)之名提出說明。參考《創世記註釋書》電子版https://www.sefaria.org/Bereishit_Rabbah.1.10?lang=bi&with=all&lang2=en
7 參考《塔木德》「節期篇」2a,《創世記註釋書》 1:10. Cohen, Everyman’s Talmud, 27.
8 參考Cohen, Everyman’s Talmud, 37.
9 參考《創世記註釋書》1:10.
10 參考《塔木德》「公會篇」38a,Cohen, Everyman’s Talmud, 94.
11 「你前後環繞我」( צרתני,字根為צור ),或翻譯為「你形塑我」(字根יצר意思為形成、形塑)。
12 參考《創世記註釋書》8:1.
13 有關《創世記註釋書》8:1的解釋,參考https://bereschitrabba.hypotheses.org/1481#more-1481
14 參考《塔木德》「公會篇」39a,Cohen, Everyman’s Talmud, 160.
15 參考《塔木德》「公會篇」39a.
16 參考《塔木德》「公會篇」38b,電子版參考https://www.sefaria.org/Sanhedrin.38b.2?lang=bi
17 參考《塔木德》「論節日獻祭篇」12a,https://www.sefaria.org/Chagigah.12a?lang=bi
18 參考《創世記註釋書》(Genesis Rabbah)12:5,Cohen, Everyman’s Talmud, 35. 有關Midrash Rabbah: Genesis電子版,參考https://www.sefaria.org/Bereishit_Rabbah.12.5?lang=bi&with=all&lang2=en
19 參考《塔木德》「論節日獻祭篇」10a.
20 參考《塔木德》「論節日獻祭篇」10a.
21 參考《塔木德》「論節日獻祭篇」10a.
22 參考Cohen, Everyman’s Talmud, 281.
23 有關《塔木德》和《創世記註釋書》解釋聖經的方法與特色,參考史坦薩茲,《塔木德精要》,287-309, 此處引文305頁。博恩澈(Avigdor Bonchek),《研讀妥拉:深度釋經指南》,林梓鳳譯,(香港:夏達華研道中心,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