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除了培養自己觀看世界的能力、學習分析辯證,更要學習與上帝建立直接而親密的關係。
從小,教會生活是我的一部份
從小在基督教家庭長大的我,在求學的不同階段,伴隨著追求信仰的道路。一開始的教會生活、進入校園的團契,直到現在參加長青團契,每個階段,我對信仰都抱持著不同的理解與想像。回想這些年以來,我是如何追尋信仰:從順服並追求單一的信仰教導,到透過辯證走出自己的信仰道路。這些途徑之間,沒有對錯、優劣之分,因為追尋信仰最重要的,並非找到一條正確且易達的道路,而是在追尋的過程中,透過認識自己、理解人性,以更進一步地認識多面向的上帝。
從我有記憶以來,教會生活便是我的一部份、家庭的一部份,沒有問過為什麼、沒有懷疑過,只是每個禮拜天依例穿著整齊,去教會,主日學、少年團契、師範班、學青團契。「阮佇天裡的父,願你的名聖……」從幼稚園開始就會背誦的主禱文,到底承載了什麼樣的信息,似乎沒有比完整背誦所得到的10分點券更有價值,教會、耶穌、基督信仰,自然地存在於我的生活,卻沒有深入我的生命。
上了高中後,我參加學校裡的校園團契,跟一群慕道友團契、也跟一群基督徒同工,也在此時,進入了教會的學青團契,在兩個團契當中,學習與群體中的夥伴們彼此相愛、彼此同工,也學習順服聖經中的教導,學習跟群體中的夥伴一起變成更好、更加成熟的基督徒,也在擔任團契同工、主席的過程中,經歷上帝滿滿的愛與恩典夠用,我也期待自己能將這樣的愛與祝福,帶給更多的人。
大學,重心擺在長青團契
大學之後,我更是排除了社團以及系上活動,將重心擺放在長青團契上,雖然曾經為了無法與系上同學一起參與各樣活動而感到惋惜,但我知道,信仰群體對我來說,是更無法割捨的,所以我在繽紛的大學生活中堅持這樣的選擇。長青團契所帶來的團契與學習經驗,與過去在教會團契、高中校園所領受的,有很大的不同,在這裡沒有任何人會告訴其他人,應該如何追求信仰、真理是甚麼,也沒有人會緊握聖經的解釋權,試圖說服任何人認同他的觀點。
我們試著在看見一個議題、一段經文後,經過每個人自己的思考,與站在不同的位置、高度觀看這件事情的夥伴們,透過對話的方式,讓每個人的想法都被聽見、被重視,然後我們一起辯證出一條路線,這條路,是否是正確的、最好的,我們並不知道,但是我們得不斷透過對話與辯證的方式,才能持續往前走,遇見下一個議題,就辯證它;發現我們走錯了,就再辯證它,然後繼續往前走。
常常在追求信仰的時候,我們都期待自己成為一個更好、更成熟的基督徒,但是我們怎麼知道我們什麼時候已經夠好了呢?到了什麼程度是達到了成熟呢?又如果已達到了所謂的好、以及成熟,我們就站在原地、不需再繼續向前了嗎?
在長青團契的學習,除了幫助我觀察、分析身邊的議題,更幫助我省視自己的狀態:我們受限於軟弱的肉體之中,時間與空間的有限也時時逼著我們必須做出抉擇、取捨。我們都是有限的個體,所以我們需要休息、充電,我們無法做到我們想做的所有事情;但若是我們能發現自己的有限,承認自己的軟弱,就能找到活下去的路,也正因為我們的有限,每個人對於世界的理解都是不足的,我們必須透過群體之間的對話、辯證,才能拼湊出更完整、更趨於真理的圖像。若試將追尋信仰的時間軸拉至永恆,我們就能更加正視自己當下的不足與有限,我們也會發現,唯有持續地轉動、辯證,我們才能活下去、繼續向前走,並且知道這條路永遠沒有走完的一天。
與上帝建立直接而親密的關係
就算十二個門徒,在耶穌傳道的過程中可以時時與耶穌同在;當耶穌完成了十字架的工作,40天後,他便會升天、離開門徒;隨後聖靈臨到門徒當中,使他們能夠直接與上帝建立關係。我們除了培養自己觀看世界的能力、學習分析辯證,更要學習與上帝建立直接而親密的關係,在自我的有限當中找尋超越性,找到讓自己活下去、繼續走下去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