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祈得 (台灣神學院道碩畢業生)
我們誠摯的邀請妳/你,用閱讀這份雜誌的方式來裝備自己,用分享這份雜誌和其他人產生福音的連結,用討論這份雜誌和其他基督徒建立團契的關係。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大專委員會有一個很重要的事工,就是《新使者》雜誌的發行,也許我們會覺得這沒什麼,因為現在不論是教會機構、社會機構,甚至政府部門,都很重視對外散播訊息;對我們現在所處的世界來說,發行機構刊物是一件正常不過的事了。在這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我們看待這類刊物的方式,要不就是拿來墊泡麵、搧風,要不就是供在教會的書架上或棄置於紙類回收,等待時刻一併處理。我們對他沒有期待,也沒有想像,更別說是願意翻開他了。
那為什麼我們知道如此,仍然堅定、持續的發行這份刊物呢?當然是因為這份刊物有別於一般的機構刊物。《新使者》的前身《使者》發刊於1962年,在大學入學率還極低的年代,是連結南北基督徒大專生的重要推手;後來經歷一段停刊的時期,在1979年再度復刊為《使者》新刊;在那個黨禁、報禁、動員戡亂臨時條款尚未解除的戒嚴時代,《使者》雜誌成為一份以信仰立場來反省受造界的刊物。
對於大學新鮮人而言,也許在初次翻閱《新使者》的時候,會覺得有些許吃力;因為裡面充滿著各式各樣的東西,政治、社會、教會、青年、普世等等……有好多我們過去沒有見過的人、事、物。有許多對聖經不同的理解、對信仰不同的詮釋,可以讀到不同神學立場之間的對話、討論,以及他人如何用生命來見證耶穌基督的愛。新使者擴充我們的視野,讓我們學著使用更多不同角度的看待世界,透過裡面的文章和分享來重新組建我們對基督教信仰和福音的認識。
新使者雜誌以「信仰的、理性的、本土的」作為核心理念。以信仰者和信仰群體的方式、態度來觀看這個世界,用理性對話的方式來談論所面對到的問題,並定根於台灣這塊土地,和其上的居民、自然環境成為一個生命共同體。除此之外,新使者雜誌是在面對議題時,能容納各種不同意見和角度討論的公共空間;藉由不同立場對事件的看法,透過討論、辯證和分享,試著用謙卑的心去面對真理和上帝的啟示,並用生命積極的參與在那些需要耶穌的地方。
陳南州牧師在使者雜誌復刊的時候,在社論中寫下這段話:「我們要讓青年人了解教會,了解教會的社會關懷之聖經、神學根據及普世教會的觀點,進而鼓舞青年捨棄不成熟之見解,不畏懼威嚇,而是懷抱信仰,勇敢地以個人在社會各階層、生活的各種領域,並教會團體共同的行動中,來表現教會的社會關懷,做耶穌的現代門徒。」這是新使者對新鮮人們的期待,特別是經歷過太陽花運動洗禮和課綱大調的世代,期待你們將信仰者及信仰群體的方式,在這塊土地上顯現出來,見證上帝的榮耀,並在生活和理想中將愛神與愛人的呼召活出來。
過去,《新使者》揮舞著上帝國的旗幟對抗政治中的邪惡、他勤奮的耕耘撒滿了種的民主田地、為社會的不公唱著耶利米的哀歌。他為福音的緣故辛勤讀經、他為教會的興衰三省吾身、他擁抱受苦的人民、他親近被世界遺棄的朋友。他唱著普世的宣教之歌、也哼著定根本土的小調。他有著穩固的學術理論、卻也讓每個讀者用生命參與在實踐的行動當中。
今天!揮舞者太陽花的青年們啊,你們期盼用自己的生命為主而生、為主而死嗎?你們預備對長青團契、長老教會和台灣社會發出怎樣的挑戰?你們願意接受耶穌的邀請,參與在上帝國的事工,讓上帝國真的能在地上如同在天上一樣嗎?
我們誠摯的邀請妳 /你,用閱讀這份雜誌的方式來裝備自己,用分享這份雜誌和其他人產生福音的連結,用討論這份雜誌和其他基督徒建立團契的關係。讓《新使者》能因為妳/你的閱讀,不斷的脫下過去的外衣,讓每一期都成為對社會、教會關係嶄新的一期。讓《新使者》不只是一本大專發行的雜誌,而是長老教會青年們在台灣這塊土地的歷史中堆砌出來的美好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