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志忠 (竹山教會牧師)
前往柬埔寨的起因
從柬埔寨回到台灣己經有幾個月的時間了,回想前往柬埔寨的計畫一度覺得這是一段未知旅程,然而回台灣後卻有過去出國旅行所沒有過的體驗。未知的旅程倒不是因為去一趟柬埔寨有多困難,而是這個旅程起因跟出國旅遊一點關係都沒有。當初因為與世界展望會討論接續長老教會來台150週年後具體的的宣教,台中中會是否可能透過資助海外兒童的行動,進而在當地建立長駐的宣教據點。這對從來沒有過海外宣教經驗的中會,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策畫了一整年的時間,其實並沒有預期最後是否能成行。因為過去從未與世界展望會有過如此的合作關係,加上對柬埔寨的事工,在同工間的共識才正在成形。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中會內資助孩童將近百位後,開始啟動前往柬埔寨的計畫。整個行程經過說明會後的討論和邀請,最後在2016的11月啟動前往柬埔寨訪視資助童之旅。中會13位牧長和4位世展同工,前往柬埔寨恰柏計畫區探訪資助童,同時也趁這個機會了解將來可能與世展長期合作及在當地宣教的未來性。
這個行程出發前,充滿了許多的未知,然而開啟了參與行程同工許多不同的體驗和對宣教可能性的共同看見。
一個貧窮的國家
柬埔寨位於東南亞,國家邊界和越南、寮國與泰國相鄰,經濟主要是依靠農業為主的國家。然而過去在越戰時期長期於戰火的摧殘,加上經歷如同中國的文化大革命的赤柬事件,後來被拍成「戰火屠城」,描寫當時屠殺將近三分之一當時的人口的經過。在當地同工的形容,政府的「無為」治理下,這些原因造就成為東南亞最貧窮的國家,國家日平均的收入比聯合國貧窮線的1.25美元多不了多少。全球目前有超過12億人口處在極度貧窮狀態中,每天靠著不到1.25美元生活,更有24億人靠不到2美元過活,貧富差距越趨擴大,也造成柬埔寨嚴重的社會問題。不過大部份到柬埔寨旅遊和觀光客,甚少能探觸到這一面。
談到柬埔寨,大部份的人直接聯想是吳哥窟,它在世界文化遺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它的重要性,因此在修復遺址的漫長路程,才能引進相當的外來資源,協助貧窮的柬埔寨從事古蹟修復的工作。吳哥窟就如同它是一個遺址,所看到的外貌並非真正歷史上的吳哥窟,更無法了解真正柬埔寨現狀的全貌。
入境前,隨行來過當地的同工提醒護,在暹粒照中要夾一美元才能順利通關的事,這種事在東南亞的國家己經不多見了。當他說明柬埔寨的海關還有這種傳統時,引起其他同團成員開始討論,「我的護照要不要夾一美元」的信仰天人交戰中。不過一入境,雖即領教了柬埔寨的海關人員還有更高竿的地方。也許是因為海關人員的職場經驗老到,一團的成員才就近入境的關卡,海關人員就前來主動要求辦理一個人35美元的「商務簽証」。個人旅行的落地簽証費用為30美元,即使加上夾護照的一美元總計也才31美元。然而海關人員的要求,使得帶團的同工沒有拒絕的空間。在我們討論要不要多付一美元的同時,海關的老手每個人馬上再多收了四美元了!這讓我們意識到,這是跟我們所生活的地方是一個全然不一樣的國家。
前進恰柏
從台灣轉胡志明市到暹粒機場後,還感覺不出來這是一個有多貧困的國家。機場有東南亞建築的特色,整體環境也算乾淨整齊。但離開機場後隨即驅車四小時前往柏威夏省的路上,即是一個與台灣完全迴異的國家。柏威夏省在柬埔寨並非如同吳哥窟一樣是觀光地區,也不是像金邊一樣是首都且有外資投資,而是生活在貧困的柬埔寨下,一個更貧困區域。離開機場後九人座巴士開在往目的地唯一一條柏油路上,而這路被當地同工戲稱是「高樹公路」而不是「高速公路」。因為二旁都是原生的高大樹林,而不是能高速行使的公路。一離開機場隨即遇到過馬路的牛群、羊群和零星散歩的豬和沒有任何規則的單車和騎車騎士,駕駛只能一路按喇叭的行駛在「高樹公路」,一路離開人口中的市區。
當晚的晚餐令人印象深刻,倒不是因為食材的特殊,而在於價格。當地收入平均每天在三美元以下,但一餐外食的費用高達四美元。這個價格對台灣人而言,己經是都市一餐費用了,更何況對當地居民的收人而言,誰能吃得起一餐四美元的食物呢?
隔天進入恰柏縣,才是正式進入世界展望會合作的計畫區。「高樹公路」一路延伸到恰柏縣,才知道這條公路這幾年才興建,是因中國投資糖廠而低利率貸給當地政府。目的是為了是輸入設備與輸出製糖的成品,但也是當地人又愛又恨的建設。因為糖廠一方面帶來了工作機會和公路,但另一方面砍伐了原始林,但卻只是提供低薪的勞力人員。離開「高樹公路」後,才是真正的柬埔寨道路,原來這裡道路的真相是雨季後還留著滿地泥濘的崎嶇路面。九人座巴士幾度陷在泥濘裡,接著幾天的行程大家有驚無險的參訪當地世展的各項社區教育、水資源、兒童營養與農業技術改良的專案。
進入恰柏最深的體會,看到在台灣的所參與資助計畫,透過世展當地同工的努力,竟然可以對當地的嬰孩、學童、家庭及社區,有這麼大的改變。透過資助計劃,他們做到了改善這些家庭的教育和生活,這些是短期宣教計畫所做不到的。
和自己資助的孩子相見歡
柬埔寨的氣候半年為雨季半年為乾季,雨季後的積水正常的事,因此當地主要建築是高腳屋。由於基礎設施、公共衛生觀念的缺乏,雨季後到處的積水成為乾季時近半數恰柏區居民的主要水資源。台灣常聽因為癌症而身故,然而在當地五個孩子就有一個孩子因為不乾淨的飲水的緣故而身亡。印象深刻是第一天的車程,我們在雨季後泥濘的積水中,看到洗澡和取水的孩童,己經很難從記憶中找到,多久前的台灣像是這樣的情景。
當在相見歡,看到自己在柬埔寨恰柏計畫區資助的孩童,覺得他遠比成長記錄裡的相片的還要瘦小,但是他有個大大的眼睛和長長的眼睫毛,竟然長的很像我在台灣的孩子。當透過翻譯,問他將來想做什麼時,他靦腆的告訴我,他喜歡足球,他在學校都是第一名,而且將來想唸醫學院當醫生時,這幾天在恰柏計畫區的訪視行程的許多影像,像是倒帶的電影,慢慢浮現。
很難想像一個生活在貧窮線下而無法得到足夠的教育、營養、醫療和生活需要的國度。在還沒到來到這裡前,一切都只是聽到的想像,一個連基本乾淨水資源都無法提供的國家,能給孩子什麼樣的未來呢?
吳哥窟-讓人夾雜情感的地方
最後一天的行程是吳哥窟和周邊的市集,這裡和剛參訪的恰柏縣似幾乎是二個國度。短短幾天的行程,發現柬埔寨真是一個令人從內心燃燒起複雜情緒的國家,在吳哥窟這裡有號稱七星級的飯店及擁有世界遺產的觀光勝地;但不遠的計畫區也有難以計算的人口,在貧困環境下,掙扎著,想生存下去的生命!而這兩者地理的距離卻只有一線之隔,對三分之一的人民生活在貧窮線下者而言,吳哥窟是另外一個世界,像天地之間遙遠的無法跨越的距離!更五味雜陳的是,在他們身上感覺到的是,在富足台灣不太容易看到,對生命樂觀的笑容!
回想恰柏計畫區高腳的簡陋的居家和單純需要一杯乾淨的水、及能滿足身體營養需要的一餐,單純的需要。單純的旅行的行程或是自助的旅程,大多都很難深入看到當地的生活。透過參與這趟行程的牧長的分享,試著除去自身的優越感後,看到在他們身上的學習,也看到對他們需要的負擔。「在別人的需要上看到負擔」一直是宣教的契機和動力,150多年前,許多宣教師來到台灣,相信看到台灣的需要,他們投注了一生最精華的歲月在台灣,為了醫療、教育和宣教獻上自己;150年後在我們身上,盼望也能傳承『上帝的愛的宣教』的精神,因為「對上帝有信」而能看到人身體及心靈的需要,以耶穌基督的愛,滿足他們。
雖然起初成行時,是抱著未知的心情,前去探望資助童。然而成行的牧者從柬埔寨返台之後,有一部份的心思在停留在當地與資助的孩子對話的情境所帶來的感動,這是超乎我的想像的。當我們問當地的孩子未來想做什麼時,他們談到未來的盼望,大家同時也看到我們能做的。參與此行的牧長同工在返台最後一天的晚上,大家討論著過去台灣宣教師來台的經驗,結論在於如果我們能學習宣教師的腳歩,協助當地醫療、教育和宣教的需要,相信當地的孩子會有一個更豐富未來。對此行的牧長而言,是一個從未知到肯定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