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陳盈竹/花蓮大專團契學生,第60屆神研班籌委
會不會有時候,我們所認知的「愛」,對身邊的朋友、家人、社會、這片土地或是上帝來說,卻是阻「礙」呢?
前言
我出生於非基督徒的家庭,直到上大學後才接觸到團契。在去年大學畢業時,我第一次參加第59屆神研班,也很偶然地被選上為第60屆神研班的籌委。
過去大學四年裡,我只讀過聖經的一部分。在團契週間的哈特小組中,輔導會跟我們講述聖經不同經卷的歷史背景,也會帶我們討論經文連結實際生活的種種議題,並鼓勵我們對聖經有任何疑問的地方,不管問題的好與壞,都提出來討論。
關於「ㄞˋ鄰,ㄞˋ祢」
關於第60屆神研班的主題「ㄞˋ鄰,ㄞˋ祢」的發想原由,其實是神研班籌委們各自回去先讀過一遍哥林多前書之後,大家各自取好主題名字後,然後在第一次神研班總籌備會與會者的投票下誕生的。但是為什麼這個主題會有注音符號出現呢?如果讀者了解哥林多前書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誕生的,也許就會猜得到我們將這次神研班主題訂為「ㄞˋ鄰,ㄞˋ祢」的原因。
當初保羅因為知道他所建立的哥林多教會,人們在自己的生活與信仰上都有各種問題,在這樣的情形下,保羅決定以書信來提醒教會的人們作為有信仰的人,應該如何看待生活與信仰,並提及如何去檢視「愛」這件事情。
「ㄞˋ鄰,ㄞˋ祢」的「ㄞˋ」可以想成「愛」或「礙」。在哥林多前書13章,保羅就多次提及對於愛的種種描述跟看法。可是與生活相比較起來,於當時哥林多教會的人們,又或者是當今社會的我們,真的知道愛的模樣是甚麼嗎?會不會有時候我們所認知的「愛」,對身邊的朋友、家人、社會、這片土地或是上帝來說,卻是阻「礙」呢?
透過諧音,我們想讓來參與神研班的學員,在一起閱讀哥林多前書後,討論出彼此對於愛和礙的想像。在活動海報的設計上,我們也用了一塊寫著「ㄞˋ」的拼圖,準備放在胸前,來呈現思考「礙」和「愛」的種種疑問。
愛需要練習
每次參與自己團契的專講或是哈特小組時,大家常常都會提到愛,我參與的團契甚至就叫作「觸愛團契」。作為一個平凡人,我們很多時候都不見得知道如何愛人,很多人一旦遇到跟自己不一樣、有衝突或曾受到其傷害的人,也許只是見一面而已,都會不自覺想要逃避,或是出現言語跟肢體的攻擊;因為人的經驗和想法,會帶來情緒,有可能接受不了的時候,理性就斷掉或被拋開了。正因為愛是如此的不容易,我們才需要反覆的去思考、練習。你沒看錯,愛是需要練習的,不管是愛別人、愛自己皆是如此。
最後推薦讀者可以上網查查「愛之語」的測驗,便可知道愛的表達方式,或是自身比較容易感受到愛的方式。如果你暫時還不確定為何愛需要練習?或是為何我們需要去愛?也歡迎你在閱讀完哥林多前書後,來到神研班與我們一起討論「ㄞˋ鄰,ㄞˋ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