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鄭寶強 (台灣神學院神學博士班學生)
跨越界限面對的挑戰,是引導著無限量的變化,幫助會眾決定其中哪些有益?哪些有害?並且在這些猛烈攻勢下,維持基督的中心性。
新約學者佛萊明(Dean E. Fleming)說:「『處境化』(Contextualization)是聖經所啓示的福音在每個文化、社會、宗教和歷史背景中,如何真摯地活現出來。 」 他在詳細研究過新約書卷怎樣將福音處境化到各個異文化中之後,將他的發現總結為五大原則:
第一,這些作品用不同的音調高歌福音故事,用語言和意象,在各個文化中透過「敏於處境之神學化」和嶄新的意象令人瞭解。
第二,在紛紜的聲音背後,有一致的福音故事。上帝介入歷史和十字架在救贖方面的關鍵性,是所有聲音背後以基督為中心的信息,而這個宏大敘事必須引導今日一切的處境化工作。基督的故事必須成為所有不同神學處境化的基礎。
第三,我們必須和新約的作者一樣,分辨正當的處境化和混合主義之間的「界限」。有時他們要反對不願處境化的態度(徒10~11章;15章的猶太基督徒);有時則要對混合主義的妥協說「不!」(林前15章;約壹的雛形諾斯底派)。我們的處境化和他們一樣,必須謹慎唯一真正的福音,有聖靈的帶領,接受更廣的基督徒團體考驗,並有能力改變團體。
第四,我們必須超越文化的信息,在「不失本意」的情況下披上文化的新衣,使福音能夠適應我們所服事之人的生活和習俗。此舉必須謹慎,才能在今日多元化的背景中,達到「更新變化的交往」。
第五,我們必須將福音「全球化」,同時聆聽弱勢族群的「本土神學」(vernacular theology),改變地方性群體,同時在更廣的範疇尋求和平。藉著把信息呈交給更大的團體,追求「貫穿情境」的合一,和世上不同神學之間的「跨文化交談」。
跨越普世界限
初期教會於教會內外猶太人和外邦人的文化戰爭之中,建立轉化的新文化。這文化奠基於被釘十字架的基督福音,要求人過著以熱愛上帝和愛你的鄰舍(可12:29~31)為中心的新生活方式。每個教會都會發展出自己的文化,作為該團體氣質、價值、觀點的產品。可惜今日太多的教會,已經變得類似周圍的世界,成為另一個娛樂場所。基督所成立的更新變化的團體甚為罕見,讓福音的氣質處境化到教會之中,是把福音處境化的重要一環。尼哥爾斯(Aidan Nichols)提到文化的三大特色:1.其差異性,有無限量的變化。2.其可滲透性,使文化的相互溝通導致無限量的微小變化。3.所導致的可變性,因周圍文化的影響而產生無休止的轉化。 跨越界限面對的挑戰,是引導著無限量的變化,幫助會眾決定其中哪些有益?哪些有害?並且在這些猛烈攻勢下,維持基督的中心性。我們怎樣完成這個無比艱難的任務呢?安梅曼(Nancy Ammerman)指出,教會的生態受其神學傳統、所身處的世俗文化、以及參與會眾的種族群體所塑造而成。 認識教會中的各種次文化、各人的職業、什麼令人覺得舒服自在、他們的期望和做事的方法,都十分重要。因此我們首先必須從上面開始,鑑定自己教會背後的文化,因為文化是由領袖建立的。我們要問:「教會是否專注於國度價值觀,而且受價值觀驅動,還是受教會的節目驅動?」
路易士(Robert Lewis)和科戴羅(Wayne Cordeiro)另指出轉變來自三種價值的交匯:1.上帝的國度計劃:從生命不斷的改變和抗衡文化的價值觀反映出來,以致教會每項活動都能反映「天國文化的建立」。2.我們是什麼樣的人:可見於教會的領袖沉浸在上帝的話語之中,訓練周圍的人作主的門徒。3.教會獨特的環境:由上帝安置在一個特定的情境中,使他們能夠為這個獨特的環境實現國度價值觀。 因此關鍵在於聖靈引領的創新精神。我們必須藉著觀察價值觀、領袖、異象或使命宣言、裝飾或象徵,來辨識自己教會的文化。 在聖靈的引導中發展更新轉化的教會文化。
實踐宣教處境化
在後現代多元文化下發展出「宣教處境化」的目的,就是要產生一種「超越文化的神學」(Transcultural Theology)或「超神學」(Meta-theology)。這種「超神學」仍必須是以聖經為本位,是忠於聖經;但同時是超越文化界限,其眼光也不是侷限在一時一地的特殊處境或問題,而是跨越時空的神學。從對聖經及當時文化的「當時當地」正確信息的理解,到對聖經及現今文化處境的「此時此地」正確信息的理解,再到對聖經及跨時空的「隨時隨地」正確信息的理解,這正是解經、釋經乃至發展出跨越時空的「超神學」必經之路。因此,不同社會及文化下的「宣教處境化」,可以彼此對話、彼此學習,以建立一個更整全或「全方位」的宣教神學體系。
面對後現代的懷疑,教會應該是一群謙遜但堅信的「解釋者信徒」,其良心被聖靈所燃燒和封印,並被聖道所俘獲。正如馬丁路德在沃木斯會審(Diet of Worms)時,他站在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面前,被控告是異端,且遭威脅要被逐出教會及死刑處置。質問他的人問道:「馬丁,你怎能假設自己是唯一瞭解聖經的人?」路德在回答時堅稱單憑解釋傳統並無法說服他,只有聖經能讓他相信:「我的良心被上帝的話語所俘獲。」 那些以活潑有力之方式站立的人,不但能夠瞭解(understand),也能夠堅持聖道(withstand),並完成聖道之見證者與殉道者的召命。這些人便是「解釋者信徒」,他們跟詩篇作者一樣,拿起書本,起來行走:「你的話是導引我的燈,是我人生路上的光。」(詩119:105)
結語
筆者認為實踐處境化神學的關鍵點,在於對文化的敏銳度和尊重,若基督徒原封不變地把自身的文化優越感硬性地強加在別人身上,這將會產生人際間的衝突和摩擦,原本的好消息卻變為絆腳石,造成適得其反的結果。在面對現今全球多元化的社會和群體,政府和民間更在乎宗教的和諧,但教會不必畏懼傳福音,因為我們所傳的是使人和睦的福音。縱然面對來自世界的反對和逼迫教會的聲音,我們仍要效法耶穌基督,以真誠的愛成為世人與上帝和好的基督的大使,教會當展現出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基督徒或後現代人對真理的追尋,其目的就是要聽到真理的話,看見並相信真理,而活出人類擁抱真理的熱忱,回歸真理的源頭敬拜啓示真理的上帝。當基督教神學家認真地進行神學的反思,基督教會真誠地遵行上帝的使命,再透過真實地委身宣教處境化的努力,基督的福音將吸引萬民歸向祂。當我們的生命活出真理的實在,活在真理的光中,神聖的福音之光將衝破烏雲密布黑暗的世界,特別是在新冠狀病毒肆虐的時刻。願眾教會靠著上帝的大能,奮力宣教跨越界限,奮力傳揚基督的福音,在基督裡深深經歷福音生命的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