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昭文/台灣歷史工作者
這本書採用了泰雅族「與神一同進行編織」的意象,各種不同的經驗和文化共同織成家園,合一而非同一。
從臉書到出書
歐蜜.偉浪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泰雅爾中會的牧師,近年任職於總會事務所,擔任原住民宣教委員會的教社(教會與社會)幹事。他和林益仁(時任台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教授、新使者雜誌社前社長,現為台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共同寫作《編織家園》,2022 年 10 月由主流出版社出版。
這本書是兩位作者在社群媒體臉書(Facebook)上對話的成果。2022 年 4 月歐蜜開始在臉書上撰寫自己的故事,得到很多肯定與回響。據他說,原本只是隨意寫寫,沒有特別的計畫,也沒有準備出書,但是好友林益仁鼓勵他寫,甚至許諾歐蜜寫一篇他便回應一篇,於是有了幾個月在臉書上的文字展演,吸引多人閱讀與討論。長期參與原住民運動,也不排斥透過選舉參政的歐蜜,2019 年列名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候選人,但未在安全名單內。他原本認為有遞補的機會,後來才知道還有婦女保障名額等因素,輪不到他。2022 年歐蜜爭取參選桃園市議員,也未能獲得民進黨提名,於是他決定以無黨籍的身分參選。因為有這樣的背景,這本書在 2022 年地方選舉之前推出。但和一般為了選舉宣傳而製作的書很不同的是,這本書作者真的就是歐蜜自己,沒有旁人捉刀,也沒有蓄意包裝、形象塑造,只有真摯的情感、充滿血淚的故事,呈現泰雅式的幽默與智慧。選舉是一時,在種種不利條件下他沒能當選,但是這本書的影響力會持續。
歐蜜的生命故事
全書分成五個部分:1. 我的青澀年代、2. 我在玉山神學院的日子、3. 投入社會運動——對解嚴前後台灣的回憶、4. 菲律賓與澳洲、5. 牧會——深入部落面臨的問題。每部分都有一至三篇林益仁的對話回應。林益仁除了分享自己同年代的經驗之外,也多處提到藉由歐蜜的經驗而重新思索「家園」的意涵。這本書定名為《編織家園》,採用了泰雅族「與神一同進行編織」的意象,各種不同的經驗和文化共同織成家園,合一而非同一。
歐蜜從童年回憶、成長歷程,寫到 2000 年和 Sabi 結婚,30 多年的生活經驗。歐蜜出生於 1963 年,書中所描述的生命歷程,自幼到青年時期的艱難困苦,不但是他個人的遭遇,也反映當時原住民在台灣社會中的苦痛:貧窮、遭歧視,少年就得從事重勞動,也很難得到良好的教育機會。
身為牧師之子,歐蜜在基督教信仰中得到很好的人格培育。1984 年歐蜜考上玉山神學院,所受的教育形塑他的敬虔與自信。當時正好遇上台灣開始邁向自由化與民主化,政治和社會運動風起雲湧,種種機緣帶領他參與了幾項重要的社會運動,追求公義實現成為他一輩子的負擔。
神學院畢業後,歐蜜進入牧會工作,同時獨力照顧哥哥的三個小孩。他的生活很辛苦,但也充滿光和熱。1990 年代,歐蜜去菲律賓實習、到澳洲參訪,了解其他國家原住民的情況,豐富他對原住民議題的理解。
此外,他也寫下幾個深情的故事:為孩子忍饑挨餓的母親、流浪狗拉撒路、和人類學研究生魏寶月的戀愛與她的早逝,以及與 Sabi 的結識和結婚。
台灣原住民的自我追尋
這本書的精采需要讀者自己去親近了解。出於對歷史的興趣,個人覺得玉山神學院和投入社會運動這兩部分格外重要。歐蜜記錄了那個年代玉山神學院楊啟壽院長的身教與言教、原住民運動先驅者多奧.尤給海等人的事蹟,又有 1987 年東埔挖墳事件、1988 年拯救雛妓運動的反雛妓大遊行、1989 年和《人間》雜誌相關人士前往中國訪問、1990 年的野百合學運,以及 URM 訓練等等,既是個人珍貴的經驗,也是台灣的重要歷史時刻。在這些歷程中,歐蜜不斷問:「我是誰?」並由此建立信仰根基和政治信念。
受邀走訪中國後,歐蜜意識到原住民不能成為被利用的樣板。他問:我們的自決與自主在哪裡?歐蜜的體會是:台灣面對中國威脅,倘若缺少主體性的思考,容易迷失。原住民的文化與反思,是台灣主體性重要的一部分。當我們面對中國這個比我們更大、擁有更多人口、總是振振有詞的「大國」時,我們原住民身為少數族群,經歷過苦難,在這塊土地上與各種人群互動,而產生的種種動態的思考,對認同的體會,是台灣絕佳的養分。讓我們對「何謂真正的家園」有深刻的認識。
原住民的權益保障在過去 30 年確實頗有進展,但比較少原住民運動者從台灣整體利益優先的角度來推進運動,歐蜜在這方面是重要支柱。書中還沒寫到他透過泰雅爾民族會議、長老教會原宣及其他社團所做的工作,一直努力朝這方向實踐。期待他開始撰寫下一本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