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台元/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聖經翻譯的過程也培養了許多本族的譯經人員。
Rev. Clare McGill(漢譯為穆克禮、紀克禮),泰雅族則稱他為Watan牧師或Watan Magil牧師(泰雅語化的名字)。1953年從加拿大來到台灣,協助台灣原住民族語言聖經翻譯事工。1964年受聖經公會邀請,開始翻譯泰雅爾語聖經,後來本族牧者加入一同合作,1974年出版漢語與泰雅爾語注音字對照的《泰雅爾語新約》,1989年修訂,並著手使用泰雅語羅馬字翻譯部分舊約,於2003年出版《泰雅爾語聖經》,當年12月13日舉行聖經出版感恩禮拜。同年,Watan Magil牧師的傳記以師母的回憶錄方式撰成《生命的道路》(The Path of Life)發行。
求學與來台
McGill牧師1919年5月17日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的Glencoe(葛蘭寇)農家,為家中長子。1951年32歲生日時,與師母Grace McGill(1923-)結婚(師母的泰雅語名字為Ciwas Magil)。
1953年8月,牧師在修完神學院課程和語音學之後,透過孫雅各牧師的邀請,接受來台翻譯聖經的呼召,在溫哥華碼頭告別親友,經一個月的航程來到台灣。
翻譯聖詩與聖經
首先,他們先在台北市居住,嘗試學習華語,後來到烏來鄉學習泰雅族語,希望翻譯泰雅爾族語聖經。考量到族人大多不識字,因而先編寫識字教材,先找到當時在新竹聖經書院求學的Ciku Sabiy(陳惠琴,陳弘毅牧師之母)囑託傳道師,再由甫自台灣神學院畢業的Watan Yawi(林春輝)牧師,協助進行聖詩的泰雅爾語翻譯工作。
夫妻兩人屢次搬家,住過台北、淡水、烏來、桃園、宜蘭、新竹、台中等地,不斷適應新環境和異文化,一面學習泰雅語,一面養育兩個孩子,始終以完成聖經翻譯為念。1956年,在宜蘭縣大同鄉天送埤學習泰雅語之時,同時與角板山的Hola Temu(陳忠輝)牧師巡迴傳道,辨識各地泰雅語的差異,歸納出泰雅語的音位系統及羅馬字書寫符號。同年,著手開始編寫《泰雅爾初階本》(羅馬字母識字教材)。1958年,完成《泰雅爾語聖詩》。1974年年底,《泰雅爾語新約》終於出版。Watan牧師以耶律米書31章16節與同工共勉:「因你所做之工必有賞賜。」
Watan牧師夫婦在向泰雅族人學習族語的過程中發現,除了宜蘭的兩個村較為特別之外,其餘均無太大差異。其所接觸的語別以賽考利克泰雅語為主。因此,從早期的泰雅爾語聖詩到晚近的《泰雅爾語聖經》(2003),均是以賽考利克泰雅爾語做為譯入語。
在台31年時間(1953-1984),Watan牧師奉獻給泰雅族宣教,完成聖詩與聖經翻譯,同時也在泰雅爾中會的各教會協助建立主日學與婦女團契。
愛,要怎麼翻譯
根據師母Ciwas的回憶,泰雅爾語聖經翻譯的過程,經常遭遇到翻譯的挑戰。例如:聖經當中對於「愛上帝」的「愛」的表達(例如馬可福音12:30),起初是以gmalu來翻譯,然而當時本族譯經員反映這個詞的原意為「憐憫;慈悲」之意,可能不適合用來表達對於上帝的情感,因為上帝是愛的源頭,故改採smi inlungan來翻譯,語意為「將……放在心上」,以貼近聖經的原意。至於泰雅爾語聖經裡的「上帝」一詞,則採用Utux Kayal(神+上面的),將傳統信仰裡的utux(泛指「神;靈」)納入信仰當中,並以大寫表示「唯一的神」。
見證語言政策壓迫
原住民族語羅馬字的創制與使用,大致與聖經翻譯的需求有關。1953年,教會界對於族語聖經使用哪一種文字來書寫,開始進行討論,當時「台灣聖經公會」尚未正式成立,賴炳烔牧師(1956年香港聖經公會台灣辦事處首任主任)即邀集胡文池牧師等人,在台北召開「山地語言聖經翻譯委員會議」(Meeting of the Consultative Group for Translation in Tribal Languages),共同商討族語聖經翻譯事宜。這個會議對各族翻譯工作的協調與族語本身的發展,影響甚鉅。族語「羅馬字」書寫符號的擬訂,就是第一次會議(1953年)討論做成的決議。
後來由於國民黨政府的干預,聖經公會不得不展開族語「注音字」(ㄅㄆㄇ)的制訂,同時,族語聖經及聖詩的出版也遭到打壓。1957年3月22日,山地語言聖經翻譯委員會議在台東舉行,Watan Magil牧師在當年3月25日的家書裡,提到該次會議的討論情形:
我在22日飛到台東去參加一個翻譯者的會議。因為所有從事台灣10個民族語言翻譯的人都聚在那裡。所以,這次會議獲益良多。會議主要是著重在拼音法,以及書寫各族的語言時,應採用哪些字母。聖經公會有一位代表,還有台北國語推行委員會的朱兆祥博士也在會中,主要是負責政府方面來讓我們不同族的翻譯拼音法能盡量統一。所以,我們之中若有任何問題,他就幫我們解答。
那時,政府禁止使用羅馬字拼音,而中文自己有注音符號,而且在幼稚園就有教。不過,有些民族的語言,用中文的注音符號,是無法發出其音的。所以,中文的注音符號就需要做一些調整,而朱博士本身是個語言學家,所以,他同意可以這樣做。
由此可知,當時的國語推行委員會對聖經翻譯的文字使用的影響力。
在族語聖經及聖詩的查禁方面,當時政府執行的主要措施為:1955年,下令禁止教會使用羅馬字;1957年,省教育廳通令各縣市取締白話字聖經,禁止以台灣本土語言傳教;1969年,地方教會的聖經及聖詩陸續遭到沒收;1984年,教育部函請內政部禁止山地教會使用羅馬字傳教,並禁止族語文字的書刊及聖經等。這些消滅族語的證據,可以從Watan牧師1971年5月的家書裡找到:
因為政府為了要推廣國語,所以,似乎要把本地語言的使用都消除掉。他們曾派員前去阻止新約聖經的印刷出版,並下令不得使用布農語和排灣語的文書。最近,泰雅爾族的一些地方所使用的雙語(中文和泰雅爾語)的詩歌本也遭沒收。我們這些聖經翻譯者認為,早在1957年時,我們就已經和政府有達成約定。
可見,當時的教會界雖採1957年雙方「約定」的注音字來翻譯聖經及聖詩,在出版上仍遭遇窘境。Watan牧師在1971年12月的家書裡提到:
布農語新約聖經第二次申請要出版,依舊被教育廳駁回。聖經公會雖然已經向更高層提出申請,但尚未獲得回應。……這個與使用母語聖經有關的問題,牽涉到360間長老教會的教會,以及其他教派的教會已經可以出版或即將可出版的5種語言的新約聖經。
這樣的困境,直到1972年才有所轉變。Watan Magil牧師在當年9月20日的家書裡寫到:「我們在前兩封信裡曾請你們為整個島上的嚴格管制代禱,上帝聽到了。現在情形似乎有一點緩和,雖然目前還沒有完全開放,不過已部分開放了。現在各族的新約聖經已可出版。」
《泰雅爾語新約聖經》終於在1974年出版。然而,聖經出版之後,仍時常受到打壓。1974年,台中縣和平鄉的博愛長老教會(屬泰雅爾中會)在主日禮拜進行當中,警方進入教會強行帶走族語聖經與聖詩,即是當時的大事。
培育本族譯經人員
聖經翻譯的過程,也培養了許多本族的譯經人員。泰雅爾語聖經翻譯委員會成立之後,本族譯經人員包括Hola Temu(陳忠輝)、Watan Tanga(林明福)、Sangas Tahos(陳光松)、Watan Yawi(林春輝)。聖經審閱委員包括Yabu Syat(李福全)、Kawas Wilang(林誠)、Watan Tanga(林明福)、Taya Nebon(高金榮)、Sangas Tahos(陳光松)。
1984年,Watan牧師獲得台南神學院頒授「榮譽神學博士」,並感謝其聖經翻譯貢獻。晚年的Watan牧師除了以流利的泰雅爾語講道及教唱詩歌,也編寫20多種教材。1996年安息,得年77歲。
註釋:
本文使用「泰雅族」,乃根據原民會及原住民族基本法所定義的名稱;但「泰雅爾中會」、「泰雅爾語聖經」等詞彙,則維持長老教會慣用原則及相關著作出版當時的名稱。
參考文獻:
1. Grace McGill葛莉絲.穆克禮著,林晚生譯,《生命的道路》(The Path of Life)。2003:永望出版社。
2. 〈吼臘.帖木牧師——泰雅爾族福音拓荒人物小傳〉《新使者》 87期,200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