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曹綵恂/土城基督長老教會青年,東吳大學法律學系三年級
若我們只是彰顯自己教派的獨特、輕視其他教派,而不去試圖理解彼此,並忽略我們都是屬基督的,都是基督的肢體,那所追求的「合一」要如何實現呢?
對合一的反思
當我們讀到哥林多前書,要為它及保羅在此書卷中的教導下一個註解,或許我們都可以很一致的說出「合一」,然而「合一」到底是什麼?近來「合一」這個議題越來越常被拿出來討論,身為基督徒,我們所要追求的「合一」是哪個方向呢?
今年八月底,我有幸代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大專及世界基督徒學生聯盟(World Student Christian Federation, WSCF)的青年,參與普世教會協會(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 WCC)第十一屆大會的青年會前會(Ecumenical YouthGathering, EYG),這是我第一次參與「普世」活動,也透過此次的參與及觀察更加了解「普世」價值。「普世」價值最核心的理念,就是在基督裡尋求可見的「合一」。參與WCC EYG的青年來自世界各國與不同教派,大家透過早禱、晚禱、專講、研經時間、小組分享、工作坊,甚至是私底下的交流,對許多議題進行分享及討論,並在最後一天全體參加者審議由起草小組起草的青年宣言(Voice of Youth)後,將決議送入大會進行討論及表決。
在EYG期間,每個環節、時段都會遇到尚未交談過的青年,因此在活動期間,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自我介紹」。有趣的是,在EYG中,自我介紹時除了說自己的名字、國家之外,大家都會多問一句:「你是代表哪個團體?哪個教派?」再加以討論各教派間的不同,有時也會有人強調自己教派的獨特之處。有一位青年聽到我來自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之後,直接對我抨擊加爾文的「預選說」。我在當下並沒有特別的感覺,但仔細一想,我們這種行為是否也像是哥林多前書一章12節中,在分別「我是屬保羅的,我是屬亞波羅的,我是屬磯法的,我是屬基督的」?若我們只是彰顯自己教派的獨特、輕視其他教派,而不去試圖理解彼此,並忽略我們都是屬基督的。都是基督的肢體,那所追求的「合一」要如何實現呢?這點是我在EYG活動中所反思的其中一件事。
互相理解與尊重
EYG活動期間,我們還談論了很多難民、性少數群體(LGBTQ+)、宗教安全、原住民族剝削以及青年和性別問題,大家亦提出許多各自所關注及各國社會目前面臨的問題。EYG的確提供了一個很自由、開放的平台,讓青年可以盡情地進行倡議和討論;然而青年關注的議題實在是太大量而多元,大家又十分迫切地想要讓自己的聲音被聽見,導致各個國家、不同地區的發言聲量有大、小的差異。
在討論過程中,我也觀察到青年們雖然紛紛拋出各種議題,但因為各國、各地的人文風俗及狀況不同,要尋求出一個共同的解方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家需要建立在彼此間的理解及疼惜上才能找到方法,而「理解」本身就是一件需要長期累積且努力的事情,並不是透過一次的聚集、幾天的討論就可以達成的。
舉例來說,在其中一天的工作坊,我參與了由WSCF秘書長 Marcelo Leites開設的「倡議(Advocacy)」工作坊,Marcelo將我們依地區分成歐洲組、非洲組、亞洲及中南美洲組,要我們分別提出倡議計畫並發表。亞洲及中南美洲組經過許久的討論後,提出了「年齡歧視(Ageism)」,主要闡述青年在社會及教會中,經常因為年紀較輕而不被重視或遭受輕視的問題。這個議題是亞洲及中南美洲的青年們在各自提出很多議題後,彙整並達成共識後提出的;然而在發表過程中,歐洲組針對這個倡議有諸多困惑及不理解,並認為我們以「年齡歧視(Ageism)」的用詞來表達這個狀況太過強烈。事後我們亞洲及中南美洲組討論,認為這就是凸顯出每個國家、區域間的民情不同,雖然這個議題在歐洲的確可能不常見,但在亞洲及中南美洲卻真實存在這種問題。這也體現出在「普世」、「合一」的這條路上,互相理解並尊重彼此的差異是必須且首要的。
結語
此趟WCC的EYG之行,讓我對「普世」及「合一」有更多的想法及認識。與WSCFAP負責人Fanny進行回饋討論時,他也提醒我們,普世及合一並不是只有一個樣貌,它是一個很大的光譜,擁有豐富的色彩,從極保守到極開放都可能是普世及合一會參考的面向。
在現今存在資源分配不均、貧富差異極大、不公義且紛亂的社會中,基督徒可以做出什麼樣的努力?在各個教派林立、各自講述自己的道、發展出自己的敬拜系統的時代,基督徒間的「合一」越顯困難,卻也更加必要。「普世」及「合一」不只是個口號,在尋求的過程中回歸到每位信徒、每間教會都是屬基督的,更多的感知生活、關心生活周遭及世界各地所發生及面臨的問題,盡力理解、彼此代禱,才能真實的得著「可見的合一」。
這條路遙遠且漫長,如同在WCC EYG中常唱的:「The journey is long. 但我們心存盼望,並求聖靈時刻與我們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