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新使者》雜誌第198期 _啟.拾.路——大專事工七十週年
NT$110
NT$120
鄭君平/《新使者》執行主編
1950 年代,距離二戰結束尚不到十年,台灣已經經歷了告別日治、二二八和中華民國政府遷台等造成深遠影響的事件。當時,隨國民黨政府撤退來台的,除了百萬軍民之外,也有不少歐美宣教師及他們帶來的事工,這便是台灣大專宣教事工的啟始。
本期主題文章的前三篇,王博賢、鄭仰恩與林書弘各自從不同角度,為讀者敘述這段歷史。王博賢以當時社會環境為經緯,不拘長老教會的大專事工為主軸,也敘述其他宗派在大時代中,如何共同建構此後台灣大專宣教的風景。鄭仰恩則從日治時期受歐美普世青年宣教運動影響的台灣青年運動談起,除了介紹各宗派教會建立的大專事工外,更比較長青團契和校園團契兩個「類平行」發展的學生宣教工作,最後更從神學、普世宣教及台灣社會等面向,論述影響台灣大專事工發展的歷史脈絡。
林書弘將視角轉向普世,提醒讀者大專長青(TSCM)與基督徒學生運動(SCM)的關係,並在現今各普世組織趨向弱化之際,TSCM 如何可以像在 Covid-19 疫情時的口號:「TAIWAN CAN HELP!」成為今日普世合一運動的助力;更重要的是,「普世合一」的觀念與態度應該成為大專學生和青年信仰培育不可或缺的一環。
自長老教會在 1970 年代發表三個振聾發聵的宣言之後,長青團契不只走出自己的路,也更緊密地貼近社會的脈動,台灣幾次重大的社會運動中,總不乏長青人的身影。於是,李心柔為我們採訪了三代參與不同社運的長青人,從他們的經驗與反思中,我們得以窺見長青團契對其信仰與實踐的影響。最後,林熙皓透過自身從長青學生、畢契,到資深大專工作者的經歷,觀察新世代年輕人的特質與需求,也嘗試為 Z 世代的牧養提出解方。
在上帝的保守和帶領下,台灣的大專宣教事工走過七十年。當年乘勢而起的大專工作,如今二十一世紀已過了近四分之一,是否能繼續在新時代的浪尖上乘浪而行?「接下來就是我們的事了!」
1950 年代,距離二戰結束尚不到十年,台灣已經經歷了告別日治、二二八和中華民國政府遷台等造成深遠影響的事件。當時,隨國民黨政府撤退來台的,除了百萬軍民之外,也有不少歐美宣教師及他們帶來的事工,這便是台灣大專宣教事工的啟始。
本期主題文章的前三篇,王博賢、鄭仰恩與林書弘各自從不同角度,為讀者敘述這段歷史。王博賢以當時社會環境為經緯,不拘長老教會的大專事工為主軸,也敘述其他宗派在大時代中,如何共同建構此後台灣大專宣教的風景。鄭仰恩則從日治時期受歐美普世青年宣教運動影響的台灣青年運動談起,除了介紹各宗派教會建立的大專事工外,更比較長青團契和校園團契兩個「類平行」發展的學生宣教工作,最後更從神學、普世宣教及台灣社會等面向,論述影響台灣大專事工發展的歷史脈絡。
林書弘將視角轉向普世,提醒讀者大專長青(TSCM)與基督徒學生運動(SCM)的關係,並在現今各普世組織趨向弱化之際,TSCM 如何可以像在 Covid-19 疫情時的口號:「TAIWAN CAN HELP!」成為今日普世合一運動的助力;更重要的是,「普世合一」的觀念與態度應該成為大專學生和青年信仰培育不可或缺的一環。
自長老教會在 1970 年代發表三個振聾發聵的宣言之後,長青團契不只走出自己的路,也更緊密地貼近社會的脈動,台灣幾次重大的社會運動中,總不乏長青人的身影。於是,李心柔為我們採訪了三代參與不同社運的長青人,從他們的經驗與反思中,我們得以窺見長青團契對其信仰與實踐的影響。最後,林熙皓透過自身從長青學生、畢契,到資深大專工作者的經歷,觀察新世代年輕人的特質與需求,也嘗試為 Z 世代的牧養提出解方。
在上帝的保守和帶領下,台灣的大專宣教事工走過七十年。當年乘勢而起的大專工作,如今二十一世紀已過了近四分之一,是否能繼續在新時代的浪尖上乘浪而行?「接下來就是我們的事了!」
數量
加入購物車
更多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