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教會音樂師」課程心得筆記

2025年2月3日

文、圖|陳書涵/新平基督長老教會、古亭基督長老教會青年,國立台灣大學化學工程學系研究所博士生

這些都需要經歷專業的培訓,然後統合教會內不同的器樂、人聲,把關教會音樂服事呈現的品質,如此才能透過音樂感動人,也留住人才。

2024 年 11 月初,我在臉書上看到台灣基督教會音樂事奉協會主辦的「漫談教會音樂師的設立與前景」線上座談,心想:從前聽說國外有 Music Minister,現在台灣也有了嗎?好想了解一下!而且是線上課程,對我來說相對有時間、空間上的彈性,於是偷偷在日曆上標記起來;但當時因擔心研究進度而猶豫,直到長老邀請我在成人主日學分享音樂與信仰,覺得自己「輸出」前還是需要「輸入」,才下手報名。

今日教會音樂現況的觀察與反省

這次的講員由台灣神學研究學院教會音樂組的陳淑芬、李建一和紀華冠老師組成。首先,陳淑芬老師在前言時敘述:如今詩班成員人口老化是教會普遍的現象,因此過去一兩年她開始策劃營隊,栽培兒童、青少年詩班和音樂劇的演出。紀華冠老師也回應:她在教會中設計不同年齡層的詩班,也對社區進行音樂教育,而這個過程讓社區的家長和孩子逐步認識信仰。

面對傳統聖詩與合唱受到現代敬拜讚美形式的衝擊與世代分化,陳淑芬老師提到:一些教會音樂的服事者發現敬拜讚美已走到瓶頸,回到聖詩的四部合唱是我們的前景;聖詩的經典、普世,以及與聖經連結的意義都讓我們思考:我們在教會唱什麼歌?詩歌怎麼回應我們的信仰?而教會中不同世代、年齡層的人能不能一起唱歌、彼此接納?能不能創意改編老歌新唱?以及教會音樂和人才的傳承等等,都是我們正在面對的挑戰。

紀華冠老師留美時研讀音樂教育。她以中華隊在今年世界棒球 12 強賽中奪冠為引言,提出問題讓我們思考:如果有機會讓你或你的子女參加一個球隊,不必費用又可以有一流專業的教練教導,你會願意嗎?但如果教練是業餘的、出席不穩定或三個月就會換人,你還會願意嗎?因此,藉由提升教會音樂人才的專業度,來吸引更多年輕一代的家長和孩子參與教會的音樂事奉,是很重要的課題。除此之外,球賽能夠奪冠,背後的情蒐功夫也很重要,而這就反映到一個團隊需要有不同的角色(例如歌唱者、樂器伴奏、指揮和音控等等)的配合,還有結合新時代與傳統觀念的對話。

設立「教會音樂師」的重要性

「教會音樂師」教育的設立,起初由陳淑芬老師在退休前推動,李建一老師接著介紹台灣神學研究學院的「教會音樂師證書班/學程班」課程,包含:神學概論、新/舊約概論、靈修神學、禮拜學等聖經神學必修課程,以及合唱指揮與歌唱技巧、傳統/現代和聲、傳統/現代司琴訓練、兒少音樂教學等選修專業課程。李老師和紀老師都講到:教會音樂師要有好的音樂專業能力、聽力(辨識力)、禮拜呈現的設計安排能力、團隊編制能力,以及最重要的「信仰基礎」。這些都需要經歷專業的培訓,然後統合教會內不同的器樂、人聲,把關教會音樂服事呈現的品質,如此才能透過音樂感動人,也留住人才。

最後,陳老師和紀老師不約而同說出自己的心聲:「教會音樂師這個角色其實是一輩子的奉獻;教會給我們服事的機會,是上帝給我們的特權!」大家在最後綜合討論時也感慨:神學院對教會音樂師的訓練和教會對音樂總監任用的觀念,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的養成,發人深省。

我的音樂服事經驗與思索

2023 年初,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補助下,我參加新加坡、馬來西亞事工交流團,看到新加坡長老會恩澤堂不同年齡層的孩子和青年,舉著詩班練唱的牌子招攬新成員;也看到馬來西亞海民村的原住民孩子,在敬拜中結合他們的舞蹈和歌唱;覺得引領孩子認識信仰教導、學習不同風格的詩歌和團隊合作,都是我們可以努力的方向。

此外,因高中、大學時在母會參與音控、場控的服事與訓練,在學校音樂課中負責音樂劇詞曲和音效,也曾帶領高中社團、班級和母會詩班的合唱,還有參加大學系上在學校大禮堂的表演排練,以及音控、燈光、舞監的社團課等經驗,深深覺得每次的呈現背後,都需要嚴謹的規劃、多人的努力和協調。在此,由衷感謝教會指揮、伴奏、詩班和音控直播同工每個禮拜的奉獻!

最後,我覺得一切的服事都要回歸到我們與上帝的關係。我們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不論在教會,還是平日學習、交友、工作、獨處的時間與空間,我們的思想、言語、行為都是在服事。因此,讓身心靈有充足的安息和養護、更新,是一切服事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