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大專工作者一家的冒險之旅

2024年10月5日

文、圖|廖恩諭/台北大專淡江長青團契畢契,台北大專學生中心牧師

「持續追求將上帝的旨意放在自己的生活與關係裡」,這樣的觀念是長青團契帶給我的一份很大的禮物。

從陌生到熟悉,主的愛使我們相遇

雖然我和芷瑜都是台北大專的畢契,而且我們參與的淡江長青和輔大長青都是當時台北大專前幾大的團契,但我們在大學時期幾乎不認識對方。我們會彼此認識,是因為我跟幾位畢契朋友希望在畢業、出社會後,能像大學時期一樣有一群讀聖經、討論教會與社會議題的夥伴群體,所以我們組成了一個下班後的讀書會(從 2015 年到現在仍持續聚會),而芷瑜則是在讀書會夥伴介紹下,後來才加入的成員。

我一開始對芷瑜的印象是她在醫院擔任護理師,常常看到她白班下班趕來聚會,又或是聚會完要趕回去上大夜班;當時覺得這位女孩即使在高壓緊迫的生活裡,仍然非常認真地追求信仰!在讀書會中,我們透過討論聖經、分享觀點,以及為彼此的生活關心代禱,互相有了更多的認識;又因為喜歡讀聖經,我們還參加了 2015 年「全國社青讀經營」。透過營會活動,我們兩人有更多互動,甚至我們在交往後,還一起參加了兩屆讀經營。全國社青讀經營可以說是我倆的另類媒人!

「讓上帝作我們中間的最佳第三者」,是我們的感情能繼續往前走的關鍵。在兩人開始交往的第一天,我們就決定就算生活再忙,也要一起靈修禱告。芷瑜因為要輪三班,我們須要常常調整時間,互相配合作息,但靈修約會也不曾間斷。對我而言,「持續追求將上帝的旨意放在自己的生活與關係裡」,這樣的觀念是長青團契帶給我的一份很大的禮物。

下山之後:育兒大專工作者的生活

不過,跟太太說好要每天一起靈修的約定,婚後受到很大的挑戰。因為我在就讀神學院時結婚,也生了大兒子,一邊讀書一邊育兒,而二兒子則在神學院畢業典禮當天出生,緊接著我就受派到台北大專中心服事。接踵而來換尿布、餵奶的生活,以及從神學生到傳道師的身分改變,加上 Covid-19 疫情的影響,屬於夫妻的精心時刻只好被我排到待辦事項中後面的順位了。

為什麼婚前婚後的改變會這麼大呢?我想很大的原因是:我在牧師家庭中長大,原以為自己能夠帶著家人很快地適應傳道人的生活節奏,但我錯了。首先,在大專中心服事跟地方教會牧會的生活型態很不一樣。雖然一樣平日白天都要開會、探訪,晚上參與聚會,週末則會有活動和營會;而主日也沒有閒下來,我會到各教會請安、報告大專中心的宣教異象,以及講道的服事。我想兩者差異最大的,也是讓我最困擾的,就是每晚去團契聚會需要耗費大量的通勤時間——常常早上帶孩子們去幼兒園後,我也要出門工作;到了晚上,團契聚會早一點可能在 10 點結束,若是晚一點,11、12 點才會到家,那時太太、小孩都已經睡著了。我的休息和與家人相處的時間,都須從零碎的時間裡尋找,更何況與太太兩人的靈修時光呢?

第二,我沒有想到太太和我成長背景的差異。在我的經驗裡,牧會會犧牲陪伴家人的時光,家人要妥協是理所當然的,但其實當自己遇到,才知道這是多麼困難的課題!所以當我也走上這條傳道人的路後,才體會到父母是在牧會生涯裡,用何等大的信心與恩典將我拉拔長大。

第三是育兒理念。父親給我的信仰教導是:「不需要功成名就,但一生要『活在信仰裡』。」因此,我非常重視三個孩子的信仰教育,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環就是教會兒童主日學的生活。我小時候的經驗,在父親牧會的教會中參加主日學是自然不過的事情,但如今我每主日卻要到不同的教會服事——孩子要跟我到不同的教會參加主日學嗎?他們能不能適應不斷更換的環境與人?還是太太帶著孩子固定到一間教會參加主日學,而我卻無法陪伴他們呢?這真的讓我陷入兩難。

盡心盡力經營愛的團契和家庭

有些人會問:傳道人面對家裡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事情,是不是因為有上帝同在、幫助,就會比較順利解決呢?我的經驗是:雖然小孩日漸長大懂事,但我每天與家人(激烈的)溝通、對自己的懊惱,以及對太太與小孩的虧欠,卻一天也沒有少過。我認為上帝透過這些經歷,要我好好檢視、調整自己,提醒我不可自高自大;祂熬煉我的心腸,要我更加倚靠祂的恩典,去校對那名叫「家庭與服事」的天平。

最後,我想跟大家分享:當我的大兒子出生時,我將他取名為「予望」,這是引自羅馬書十五章 13 節保羅對羅馬教會信徒的祝福:「願上帝,就是那希望的泉源,因著你們對祂的信心,讓你們充滿各樣喜樂、平安,使你們的希望,藉著聖靈的能力不斷增加。

雖然我在大專服事面臨的挑戰與經營家庭的課題,就好像台灣的夏天,只會一年比一年更熱,不會變輕鬆。但我與家人仍相信上帝所賞賜的盼望,祂的恩典不會間斷,「最佳第三者」主上帝會帶領我們,一起走這趟精彩豐富的冒險旅程!